学道文库 > 学生心得 > 考试心得 >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

| 冰纯21147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模板

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1

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是上海二期课改中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一个尝试。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接触和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一段时间了,在开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当然问题的存在也促使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同时也使我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

语言角:语言区在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让幼儿乐于、善于表达。我们知道儿童的语言是在情境中、在运用中逐渐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语言区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师生间、幼儿之间语言上的积极互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老师的指导可以采取对话交流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来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指导也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并给予建议或点拨式的引导,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音和讲述,对于羞涩的幼儿我们则要引导他们与同伴一起朗诵、讲述,再过渡到独自表达。而且,语言区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给孩子以积极地引导。

计算角:计算区主要是促进幼儿形、量、数、空间等概念的发展,因此更多的需要依靠材料来开展,这就使得计算区更具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的指导则以间接指导为主,指导可以体现在在材料提供的方式和层次上。例如,小班的“排排队”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先示范排队的规律,让幼儿自主探索接着往下排;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排列的要求,让其观察材料后独立设计规律进行排列。

艺术角:艺术角也是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区角。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的指导上。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结合集体活动、生活活动进行,不需要在区角活动中特别强调。因此,在艺术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提供不同的材料去点燃幼儿想象、创造的火花。

探索角:从开展的活动内容来看,我们的探索角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计算角的内容,又有生活角的内容,但不管是什么内容,教师的指导也是以间接指导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观察,当幼儿探索难以深入或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式的语言启发幼儿去思考、去操作。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2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老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所谓观察者,就是老师在活动中要准确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表现,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孩子适宜的帮助,提出合理的有效建议。例如:我班的于子庭是位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与老师交流的孩子,但做起事情是个特别认真的孩子。在一次数学探索的过程中,她没有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而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儿动脑筋思考。当我看到她思考不出时,就告诉她可以试试盒子里的一些材料来帮忙。等我说完后,于子庭就拿出材料很认真的探索起来,最后把正确的结果做了出来,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出成功的喜悦。

所谓指导者,在区域活动中,老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老师的主导式指导的。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对游戏的重点和感兴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在活动中老师不仅要了解本班孩子游戏的总体情况,还要对个别孩子进行观察,了解他的想法、能力、特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例如:在美工区的折纸活动中,我们班提供了图文说明的折纸方式,开始的时候,徐子淇小朋友对一些简单的图示很容易看懂,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一些老师没教过的东西,每次的区域活动她最喜欢去折纸了。但是有一次,我却看到徐子淇坐在折纸区的地垫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当我走过去发现她手里的帽子折到一半,放着不动了。于是,我就和她一起看着图示内容,告诉她一些箭头和阴影表示的意思后,她又开开心心的折起来了。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指导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孩子提高原有水平。

所谓的参与者,就是老师真正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孩子、教师和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整体。老师不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更是孩子活动时的参与者。老师和孩子间不应有“师道尊严”,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比如:在“我来当警-察”活动中,我扮演司机,邢添茗则扮演警-察,他很认真地依据图示做一些简单的指挥动作,我与张博凯按指令走路线,虽然交通位置不大,但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大家还可以商量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二、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活动前的指导策略

我园区域活动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活动来开展的。各个区域活动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环环相扣的。我们将主题背景下的各区域内容都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使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更科学、更合理。

活动前的指导我认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教师显性的指导,一类是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教师的显性指导指活动开始前,老师要对区域进行简单介绍,先提示孩子了解活动室中有哪些区域及各个区域都有哪些活动材料,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知道活动中有哪些材料可以为其所用,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是暗含于材料中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着充分探索、质疑的空间。在选区、进区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暗示的手段,发挥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能。比如:我们利用摆放椅子的个数,桌牌上的符号(标记),还有地上的小脚丫印等,来控制进区的人数。针对个体差异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不同,还在各区域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图文说明,暗示着游戏的玩法和活动的流程。并在区域的四周展示老师与孩子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不仅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同时也使区域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大大增强。

(二)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与捕捉教育机会来调整孩子的行为,促进全体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在整个活动中,老师要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活动。随时环顾活动室,看谁在开始时就需要帮助。当孩子确定了自己的活动方式后,老师要依据孩子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孩子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我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是这样指导的:

1、规范孩子活动行为

老师对孩子行为的理解不仅要观察孩子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孩子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孩子某一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应包括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即使是“违规”的行为,教师也应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加以对待,做出合适的反馈。比如:在一次建筑活动中,就有两名小朋友都争着要进区搭房子,可是进区人数已经满了,经过询问才知道是明明先进的区,“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了想说:“这样吧!明明和莹莹你们两个人分一下工,看看谁搭房子,谁来设计花园?”经过协商后,明明在区域里搭建房子,莹莹在手工区里设计花园。一会儿,她就把自己设计好的花园送到建筑区里。两人都很高兴的各自玩了起来。

2、影响孩子活动内容

影响孩子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有在材料的提供上,还有的就是个体本身发展的局限上。比如:在“喂娃娃”这个活动中,昊昊曾多次试着把豆豆喂到娃娃嘴里,可就是没有成功,没有掌握住技巧,这时他好像有些烦躁了,坐在那里很长时间没有动,而是羡慕地看莹莹玩,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慢慢地把小勺端到娃娃嘴边,这时他又停了下来,我在一旁提示他:“昊昊,别着急,想一想我们有时拿大勺子吃东西时是怎么吃的?”正说着,有一颗花生米已经迫不及待地滚进了娃娃的嘴里,于是,昊昊顺势将手一抬,花生米都乖乖地滚进了娃娃的嘴里。“进去嘞!嘿嘿嘿!”这个胖胖的小男孩兴奋得笑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3、提高孩子活动质量

老师在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提高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比如: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涂小丑鱼,只见浩浩小朋友很快地画好了鱼的外轮廓线,和鱼身上的格子图案,可是到涂两种颜色时他有些坐不住了,就东张西望,玩玩蜡笔。有些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我就引导他先用一种颜色,涂一格空一格不要两种颜色不停地换,这样可以画得快,我请他去试一试,结果,由于格子太小画起来要很仔细,他就有些不耐烦了,我就鼓励他说:“你画了这么好的一条鱼,等你涂上鲜艳的花纹就更漂亮了。他终于坚持下来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小丑鱼,他很高兴地拿给我和同伴看,我也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做法。

(三)活动后的指导策略

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1、师幼相互交流。全班围成一个半圆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在此活动中,孩子可以说说自己活动的内容,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还培养其他孩子的倾听习惯。

2、表扬积极行为。也就是孩子在整个活动中,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幅作品或做起事情来有始有终,老师就要加以表扬,来肯定孩子的劳动,同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的建议。

3、活动作品展示。我们将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作品展示区里,大家一起来欣赏。

4、做好观察记录。比如:定人观察、定点观察。观察记录中的“分析”“询问”“反思”都要一一记清楚。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一方面老师可根据对以往孩子活动时间和情况做记录,有针对性地分析、总结,进一步合理地组织下一次的活动;另一方面对活动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自己积累经验。

除了这些指导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指导方法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采取的指导方法不同;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指导方法也不同。

总之,我们老师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我们就一定要爱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对生活经验认识的多少,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区域活动的空间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并根据需要来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选择、投放,做好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指导策略,指导孩子认真仔细观察,重视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各种同伴资源,从而让我们的区域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3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展与丰富。如何设计、组织、指导好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推进:

首先,要正确认识。个别化学习活动定位于“学习”,这就与游戏活动不同,需要教师更多的预设、更适时的指导;个别化学习活动较集体教学活动更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学前教育阶段更应该“教给”孩子的本领。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大多可根据主题内容中进行挖掘,如:结合《我是中国人》主题,在美工区就可开设“有趣的京剧脸谱”、“美丽的蓝印花布”等内容;当然也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如:孩子对蚕宝宝有兴趣,我们就可创设这么一个区角,养一些蚕宝宝,让孩子去照顾它、观察它、大班的孩子还可以进行记录。

其次,要创设环境。这里的“环境”我觉得可以包含空间、周围的布置、提供的材料等诸多方面。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的空间大小也可能不相同,如:“音乐小舞台”为了让孩子能更好的表达表现,展示自我,其所需空间就应比相对安静和封闭的阅读区来得大;区角的环境布置既要有美观性,更要发挥其提示该区角活动的玩法、规则等的隐性作用,如:在某区角前贴三双小脚印,就很好的提醒了孩子,这个区角最多可有3个朋友进去玩;教师提供的材料要丰富、有层次性,呈现的方式也要全面、多变、多样,这一点黄琼老师在报告中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了。

最后,要适时指导。个别化学习活动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指导的要求,其更需要教师具备仔细观察、即时反思和适时引导的能力,可以说这比集体教学的指导更随机、更具个别性和针对性,而这样个别化、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幼儿的学习能力的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是更为有效的,它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个别化学习活动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精心创设环境,不断丰富材料,提供相应指导。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4

在区角活动设计、投放过程中,教师应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有效地利用区域活动提高个体的发展水平。

在个别化学习中,我投入了一些小花和一些数字卡片,让幼儿进行数数练习。孩子们看到这些材料,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好看的花都占为己有。因此,每个人的手上都拿了许多的小花。有的还要告状,告诉我谁谁谁拿了很多、谁的手里又没有了等等。显然,孩子们对材料的操作并不感兴趣,而是为了能得到小花,满足他们的自私心理。因此,我立刻对孩子们说:“谁能最快数出你们手里有几朵花?”听了我的要求,个别孩子开始执行了,但仍有几位对数字并不感兴趣的幼儿在对着这些小花发呆。于是,我接着鼓励到:“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数好吗?”在我的鼓励下,其余的幼儿也开始参与到数数当中。当___很快数出他手里的小花后,我及时给予鼓励,孩子听到我的表扬,兴致更高了。我们还利用这些小花进行了数的'分解、加减等练习,幼儿参与性很高,看到幼儿学到了不少本领,我心里很开心。

《大班个别化活动设计参考用书》心得5

这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教学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教学任务,取得了必须的成效。

一、对幼儿进行了操作习惯的培养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二、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潜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简单、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个性是在本期的《组合建构篇》活动中,孩子对变化万千的方块学具十分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透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构成举一反三的认知潜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潜力和主动自学的潜力。

透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

三、密切的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对象,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主角,对于孩子的认知与学习,家长不仅仅不能缺席或忽视,更该担负部分的职责。所以在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协助幼儿园共同构建孩子的心智与学习潜力的发展。

四、取得的成果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十分感兴趣,明白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潜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潜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潜力,具有创造思考的潜力、逻辑推理的潜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因为爱,我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如一的选取了孩子。

因为爱,我期望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呵护孩子的健康而书写每一篇章!我们的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我们应在教育中不忽略每一个环节,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好本职工作,提升自身素质,让爱温暖每一颗稚嫩的童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29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