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资本论研读心得体会5篇

资本论研读心得体会5篇

| 陈惠21147

资本论研读心得体会5篇

《资本论》通篇可以说是围绕剩余价值理论来展开,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一条主线。理解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和掌握《资本论》价值理论体系至为关键。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资本论研读心得体会5篇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1

没有读过资本论之前,只知资本主义终将走向消亡,共产主义必将取得胜利,而不知为何如此。没读过资本论之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只知剥削的存在,而不知统治阶级的资本家是如何进行剥削的。

马克思的《资本论》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资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资本运作的龌龊,卑鄙,肮脏与可悲,看到共产主义的信仰的神圣,纯洁与科学。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商品和货币的概念与关系开始,讲到资本与货币的转化,讲到剩余价值的概念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利用剩余来剥削无产阶级,讲到协作,大工业,工资,生产力的提升,最终以严密的逻辑推导,说明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性,否定的否定,终将走向消亡被共产主义所替代,共产主义终将胜利。

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充满着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资本家处心积虑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限制工作时长,资本家又采用增大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限制工作时长,以劳动成果来评估工人劳动价值时,工人又不得不高强度工作,以不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在工人进行高强度工作获得更多生活资料的同时,资本家又能从中免费分得一份,无论工人如何工作,剩余价值不得不流入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中,资本家资本日益扩大,从而主导了工人的生活,在将工人畸形化后,在用工荒时大量雇佣闲置工人,在正常时期,雇佣少量工人或雇佣工人妻儿等廉价劳动力,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由于自身的限制(畸形化),没有独立生产的能力,被资本家以低廉的“救济金”“放养”在社会上,从而实现资本家资本的不断扩大。

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神圣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一个人克服了千年前从树枝走向地面时所残留那种本性的丑恶的真实的写照。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乌托邦国度,它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上个世纪的伟人已经给人类指明了方向,这条路上行走的是为全人类未来奋斗的义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吧!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2

《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把经济领域看成是人的领域,是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物。社会主义经济大的原则讲清楚了,出现了问题,最首先是人出了问题。现在统计数据已经表明,1989年苏联的粮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产量直到现在还无法超越。但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苏联出现了粮食短缺,这就是人为制造的危机。《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观察到的很重要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层,他们享有的物质财富比不上发达国家的普通商人。物质上的极大落差加上不停的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宣传,让整个上层背叛了社会主义。研究这段历史,也成为中国一些学者要先崇高,再物质的根据,但这是本末倒置的。

经济学可以说是一门科学,但正如马克思揭示的,要讲求力量对比。就拿毛泽东时代吃不饱这件事情来说吧,如果按照经济科学,以中国当时的经济效率,中国的汇率会很高,也就是钱会很值钱,中国普通人能够通过世界市场取得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是日本能够做到的。但整个世界不接受这种法则,中国的劳动被屏蔽了,中国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要想被接受,只能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我们也看到了,苏联是怎样在西方规划的改革中,失掉了他们90%以上的财富。社会主义的失败也是整个集团的失败,因为它们在经济上并没有压倒资本主义,它们还是受压迫者。这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化而来的原因。这样的进化,保证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强大的能力,这样才能保卫它们的胜利果实。

这个世界是个经济为王的世界。美国控制了世界货币,也控制了整个世界。货币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是代理人,代理人僭越是资本时代的问题。所以,从最本质的层面来说,控制了货币,也就是控制了各国权贵。各国权贵会在世界货币指挥棒下翩翩起舞,把一国的战略制高点泄露给对方,让对方的游牧大军洗劫一国财富。所有的一切都回归到人的层面,经过数轮的洗劫,无数的人将变成无产阶级。他们不停地受教育、不停的抗争,最终会成长为伟大的阶级。为着全人类的幸福,去牺牲、去奉献,在打碎了所有人身上的锁链后,实现全世界的解放。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3

《资本论》核心和关键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人本理论,具有科学性、优越性。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深刻领会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

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推行的利润分享机制、劳资集体谈判机制、保护劳工立法机制、累进式所得税机制、遗产税和土地税机制、社会福利和补贴机制、政府干预机制等,表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实行市场经济,但没完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说明了,在社会生产发展中,同物的作用相比,人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同时也说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剥削的论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生产力发展的途径。

因此,为促进生产力的更快发展,纯市场交换机制导致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需要有不同利益集团的平等协商和政府干预等其他机制作补充的。只有在利润分享机制中充分考虑人本主义因素,将人的贡献与物的贡献加以区别,才能符合社会规律,促进社会进步,体现人本关怀。

剩余价值理论符合社会主义实践规律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及实行社会所有制的能力,只能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非公有制中必定存在剩余价值。科学地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剥削,并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本质。因为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被我们集中起来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的工程项目的开发和发展都是离不开这些集中起来的资金。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4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中心,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2年12月21日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文章中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影响力。文章中一些论断还是客观的,给人启发的。文章讲到了1999年,BBC评选“千年伟人”,卡尔·马克思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马克思遭到了误解。东欧和前苏联实行的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扭曲。”“请你务必丢弃前苏联和东欧实施的共产主义,但千万不要丢弃马克思。”“这位伟人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都是正确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文章说:“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人数日益减少的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许多假设、分析的特点和思维习惯在西方思想界甚至更大的领域都广为流传。”由此,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伟大。

资本论读书心得体会5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2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