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

| 小扬21147

《经典诵读》为创新素质教育而编写。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诗文精选,选录了许多经典文章和诗词歌赋;下编为诵读技巧,详细地介绍了诵读的基本知识、诵读示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1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2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教学,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在这个140多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3

从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已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我发现孩子身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孩子的童真初善的表现良多

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一次,我感冒了,头疼的厉害,躺在床上,不想动。 孩子赶紧跑到大街上的药店里买了感冒药和消炎药。回到家里按药盒上的说明,让我吃下去,并且让我喝了大量的水,然后给我盖上被子……

《弟子规》中的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 回首和孩子一起走过来的读经诵典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深信,今天读经诵典孩童,明日将是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阵阵稚嫩的诵读声从河津市第四小学阶梯教室传来。

2012年5月29日上午,河津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组在这里组织了全市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参赛单位包括市直四所小学、铝基地四所小学、中心校九家代表小学共十七个单位代表队,诵读内容包括必读课文五篇《女娲补天》《燕子》《惊弓之鸟》《太阳是一家》《我爱故乡的杨梅》,自选篇目为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本次大赛各个学校都很重视,也花了很多的功夫,服装、化妆、道具、多媒体课件及背景音乐都很到位,展示了各个学校的不同风格和水平,我作为评委参加了这一活动,在比赛中产生几点感想,在此和大家做以交流。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应以“诵”为主,展示的是学生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经典诗文,我们常常被它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丰富的哲理所深深震撼。作为小学生,要让他们爱上经典诵

读,一定要在形式上让孩子们理解并逐渐的喜欢。 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大

多为大家所熟知,如:《春晓》《绝句》《梅花》《静夜思》《天净沙 秋思》《望月怀远》也有《千字文》等等,在诵读中,要体现不同古诗词作品的意境美和韵律美,不能千篇一律,或一味地儿歌式的唱读,或一味地老气横秋般的背诵,都不能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经

典的理解和诠释。

诵读的节奏把握以及意境的传递直接反映了老师对经典诗文的讲解水平,与其说我们是在看学生表演,不如说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艺术展示。 谈到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诵读”强调的是原文背诵,而不应改编。才此次比赛中,有的代表队把诵读篇目编排成类似于课本剧,课本剧注重的是表演允许改编,但“诵读”强调的是“诵”而非表演。同时也存在老师的表演、旁白过多的问题,没有突出学生的主题位置,这与新

课程理念“以生为主”背道而驰。

二、注意创意和编排,高效表现“诵读”内容

舞台是一种艺术展示,因此需要创意和编排,这些都需要提前设计和构思,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和串联。比如《太阳是一家》背景图片是太阳下面一大片的向日葵,配上背景音乐,诗歌中,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相映成趣,即表现了诗歌的内涵和情趣,同时体现了融融师

生情的和谐关系。

因为是比赛,所以大家都比较重视,在道具上花费了很多功夫,但如果道具没有为“诵读”服务,就是一种多余了。比如诵读的是古诗文,每个孩子却拿着一把民族舞粉红色扇子举在胸前,扇子和古诗文

没有任何联系。

在前后串接上更应该环环相连,用串词过渡的浑然天成。我欣喜地看到有个学校把整个展示分成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咏月篇》、第二篇章《传说片》、第三篇章《铭志篇》,整个展示有报幕、有前序,有串词、有尾声,非常的完整、讲究,同样的师生人数却编排的场面宏大,气势夺人,师生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让观众过目难忘。反之,缺少案头准备的代表队诵读内容凌乱无序,开场突兀,结尾突然,没有体现出舞台艺术的美感,也没有让学生从诵读中学习和享受到经典

诵读的魅力。

在8分钟的规定时间中,如何编排诵读内容,让学生有收获,让观众有新意,这也是案头准备的工作。如果一个节目全部都选《静夜思》《春晓》这样的幼儿园小朋友都耳熟能详的篇目,还在舞台上反复诵读好几遍,对小学生而言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对观众而言失去了欣赏的意义。因此,从选材上应该有效利用8分钟,选择学生没有学

过的经典,有利于舞台表现力的作品就非常的重要。

三、诵读要与时俱进,避免陈词滥调

新时代的诵读要语气自然,情感自然,不能向舞台剧和话剧演员一样一板一眼。在此次比赛中,多数学校都能推陈出新,比以前有了

很大的进步,但还有个别少数的学校,依然如几十年前的样板戏一样,声嘶力竭,动作老套,节奏死板,无非是“举手”“振臂”“昂头”“下蹲”,说明我们的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学习的经验。有一个代表队就做得很好,三位老师分别和三个队的学生,用自然舒服的语调诵读,而且还和学生有非常轻松、自然地眼神、肢体的交流互动,仿佛让人看到了课堂上正在上课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赛是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希望学校和老师抱着谦虚的态度互相取长补短,为自己的教学和下次活动积累经验,而不是只

盯着名次,歪曲比赛的目的和意义。

整体而言,有的风格轻快活泼,有的温馨和谐,有的振奋人心,无论是哪种风格,都体现了新时代儿童欣欣向荣、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我更希望诵读不仅仅局限于经典,小学生语文篇目都应该好好的诵读,这不仅仅是传承经典,还应该是现当代中华文化

的熏染,让小学生从小就领悟到中华语言的美感和魅力。

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5

几天前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放在心上,今日 看了一下便觉得震撼。对!那种感觉就是震撼,毫不夸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她富有知识的海洋,生活的动力,灵感的源泉,她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你想要抓住她,掌握她,却并不那么容易;她也像一个和蔼的母亲,孕育了丰富的知识之子,让古今无数中国人受到启迪。然而,在今天,我终于有幸目睹她孕育的一个孩子——中国古诗,而且人们还为认识她,特地为她举行了比赛——“经典诵读”,认识她的同时,比比看谁更是她的“知音”!

此次比赛分为三轮,也是对选手三个方面的考验。 第一轮比赛比的是诗词,考察选手对诗词的积累。看似简单,只不过是朗诵与所给字词相关的诗词而已,但是对于选手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限时五秒思考且全场倒计时,比赛越来越激烈,气氛越来越紧张,倒计时的喊声一声高过一声。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不能迅速反应、若是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恐怕很难完成比赛。 第二轮比赛比的是古典知识,考察选手对古典知识的了解。这一轮就要求选手要有一定的知识量,对于古代的一些常识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说白了也是靠积累。 第三轮比赛比的是美德,考察

选手自身所具备的美德。这次考验设定在饭桌上,讲究的是餐桌礼仪,主要是还考察选手是否谦让。 “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结束之后,我了解到了很多餐桌礼仪,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然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一个国家的振兴,必须以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

也正因为此,我县正在进行区域性国学教育。让国学进教材,让国学进课堂,让孩子从小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最基础的文化根基。所以我校已将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定为国学经典校本课。教师组织学生或诵读经典,或分享经典中的小故事,或进行情境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深受学生喜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此为傲。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国学学习的行列中,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让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能有更多人继承并发扬国学文化,让自己在历史

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让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进国学,与古代圣贤为友,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这次比赛令我受益颇多,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这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上帝选择在哪一点事上成就你或败坏你,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管不是出自哪位名家,但是我觉得很有哲理,值得借鉴。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

多年的文化底蕴。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积极加入到国学学习的行列中,让我们与古圣贤为友,畅游古典文学,继承并发扬国学,让民族文化

中国的古诗,虽然我只见你一面,而且这次的会面仅有几分钟,但你已经成为了我学习道路上的一部分,永不磨灭的一部分!古诗,我爱你!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 诵读、熟背诗文 ,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同学们我们一起培养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吧!

经典诵读家长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诵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有关孝敬的朗诵比赛心得体会5篇

参加朗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朗诵比赛心得感悟范文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经典名著的心得体会大全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4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