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心得分享

| 丽丽1147

科学育儿心得分享

  虽然说起来很容易,教育实践中一定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我们要时常开导自己,鼓励自己!总之,教育孩子,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有时就在父母一转念之间,且看你如何把握了。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1

  中国父母为什么爱给孩子买房子

  从古至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国父母对孩子未来考虑得很远,说得不好听就是凡事喜欢包办。

  房价节节高升的情况下,父母会想到现在先帮未成年子女把房子买了,以后孩子成家不用压力山大。而且还能名正言顺地管理孩子的家事,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你得听我的,孝顺我。

  虽然出发点源于对子女的爱,但很多父母可能没考虑麻烦也伴随而生。

  1、将来孩子谈婚论嫁觉得父母之前准备的房子又老又旧,或者想凭自己的努力买房,这时候就属于限购的二套房。

  也有的父母是因为自身炒房,所以拿了未成年子女的名额来登记。好处是不仅可也避开眼前的限购令以后也可以绕开遗产税。

  小算盘打得是不错,但万一父母离婚,房产的分割就变得复杂了。比方房产证上是父母加子女的名字,父母离婚,父母中任何一方只能分得四分之一的产权。

  为什么不是三分之一?因为子女作为房屋的共有人,占有房屋二分之一的产权,剩下二分之一的产权才归夫妻二人。夫妻离婚只能分二分之一的一半就是四分之一。

  同样,如果是孩子出了变故。比方孩子在婚后不幸离世,孩子名下的房产将被其配偶优先继承,父母无法收回。

  登记在子女名下的房产,所有权归子女。如果家庭出了变故要急用,父母想变卖和抵押很麻烦。只能是用在子女身上才能动这套房子,比方出国留学、治病。

  从小被父母铺好路的孩子,可能很难有感恩的心。不排除这类的子女最后变得自私自利,万一不赡养父母,养了个白眼狼爹妈真是哭都来不及。

  把房产登记在子女名下,只有子女对房子有所有权,如果不孝儿女真的要将父母赶出家门,不尽赡养义务,父母没有收回房子的权利,养老就失去了筹码。

  要知道,婆媳关系是千年死结,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情况比比皆是。

  现在还把房子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父母,真是最无私奉献的父母。

  天底下,也只有父母敢做这笔赔本买卖。

  2、我想和你天长地久,你却问我买房没有。现在男女青年恋爱,最先关注的就是买房大计。

  多数情况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都会由男方家买房。因为尚未领证,所以房子会登记在男方或女方一人的名下。

  如果登记在男方名下,房子属于婚前个人财产,结婚后也不会自动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将来离婚,男方拥有全部产权。

  如果男方为了表忠心,登记的是女方名,实际上女方一毛钱没花。法院通常认定为这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将来如果闹掰了,产权还是女方的,但男方可以要求女方退还买房钱。

  为了保险起见,一般会男女双方的名字都写。两人领了结婚证,房子就属于共同的夫妻财产,父母的出资也被认定是无偿赠与,将来两口子闹离婚,父母无权索回帮忙买房的钱。

  但如果两人还没走到领证的地步就分手了,那么“准婚房”还是属于男女双方共有财产,但此时父母有权索回出资的钱款。

  3、因为买房到结婚前还有很大的变数,有些父母考虑了风险之后,决定给孩子买的新房暂时先写自己的名字。尽管小两口结婚之后有帮忙还房贷,但房子法律上是父母的财产。

  结婚后小两口离婚,女方对于已支付的贷款也可以要求父母返还。

  中国式关系比较复杂,关于买房写谁的名字有时候为了不伤和气,干脆都写上。如果是双方父母都有出资帮年轻人买婚房的,可能会写上男女双方和双方父母的名字。

  如果婚后还贷主要是夫妻二人,那么两人要是离婚,产权分割是夫妻二人的事,双方父母无权享有该部分财产。

  不要试探人性,你输不起。

  记得想把房子登记在孩子名下,又想降低风险。可以去做个公证,约定父母生前,权益属于父母所有。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到房产交易中心做房产份额变更,减少子女名下的房产份额,最少可变更为1%,将来要征房产税,孩子可以少征

  育儿心得2

  青春期的孩子的常见问题 家长如何应对

  青春期的孩子常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逆反,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爸爸妈妈碰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常有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看什么都不惯,都觉得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内心追求,只不过是以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的。

  第二个问题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两个倾向同时存在。比如说,很多追星族都是青春期或者青春后期的孩子,他们内心藐视权威,否定一切,又盲目崇拜;他们有时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他们勤奋,同时又懒惰,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在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都能享受到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快乐的动力。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会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嘴里会谈迷信,包括宗教、十字架,甚至有些孩子会把两个笔捆成十字架,做祷告。追求神秘主义的背后是对世界好奇,从书本和父母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味,孩子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小的时候只是跟父母或者小学同学接触,跟现实的接触有限,他的感觉更多来自内心世界,基本上,主要情感、生活都依赖家庭,而家庭本身就是和社会有边界的。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要开始社会化了,他知道家庭待不住了,他要到社会去寻找朋友、情感、事业,要学习,要成功。因此,青春期就成了边界地带,在这个边界地带,孩子有一半是内心的,有一半是外在的,两方面一直混杂在一块儿,这就是他的双向性的来源。

  因此,心理学一般认为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过渡期是流动的概念,它表示孩子正在走过一个阶段,处在过渡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形成了结果,它有时间性,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孩子十二岁青春期来了以后,这样就不行了,孩子十五岁后如果还表现出无所不能,什么都懂,孩子都要听我的,就极其糟糕。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我们要做一个选择,既然孩子不再想当孩子了,自己就要慢慢从家长的角色中引退,在某些家庭,父母也可以来扮演孩子。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看起来是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就会逐渐变成大人,他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家长采取查书包、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等方法,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产生了心理学上称为“退行”的现象,放弃成长的权利,变得幼稚化。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是生活中的弱者,只能当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放弃了成长的权利,他的情商差。另一种是孩子选择反抗,因为他觉得如果我不能挫败父母,我就长不大。很多孩子逃学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反抗父母,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怎么办。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挫败父母,父母可以替代他做决定,但无法替代他学习。当然,并不是孩子有意识这样想,而是他不上学引发父母改变了权威的角色,愿意开始倾听并满足孩子一些心理需求的现象,引发了孩子从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中得出上面的判断,大约有10%的孩子会这样做。

  技术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如果在一个部门当领导,对大家保持兴趣、好奇,就会是受欢迎的领导,如果满脸都是价值判断、好恶,别人跟你在一起就会觉得不舒服。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是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让青春期的孩子品尝逆反情绪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自我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当然,幼稚在所难免,但这些幼稚的思想打着孩子自己的标识,属于他自己的天地。尊重这些就是尊重孩子。

  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宝贝,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当你慢慢地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母亲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减,当然严重依恋游戏的孩子除外。

  我遇到过一个咨询者,他女儿是哈韩族,家里摆满了韩国的东西,韩国影星的照片贴得到处都是,女儿染着黄头发,吃韩餐,学韩语。一有韩国歌星演唱会,女儿旷课也要去听。父亲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非常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就向他建议,你也装着是哈韩族,也把韩国明星照片贴在卧室里,也放韩国歌星的歌,也装着学韩语。结果他女儿就把韩国明星照片收起来了,头发又变成黑色的了,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和爸爸妈妈有区别,他一放韩国歌星的歌,女儿就特烦,“怎么又放韩国的歌啊?!”知道为什么?孩子其实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不让我哈韩,我偏喜欢,看你怎么办。这表示她在长大,有了全新的自我,如果我们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终止。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育儿心得3

  让孩子自己选择 自己长大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那年,迷上了电脑游戏,每天丢下书包就钻进电脑房不出来,周末也是整天坐在电脑前。可想而知,他的学习成绩会是怎样一塌糊涂。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上课老走神,被提问时,一问三不知。我口头上表态“好,好,一定好好教育”,心里却一筹莫展。成绩下降、老师批评也极大地挫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每天早上,他总是以“头痛、肚子痛”为借口赖床。我一边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一边还得好言相劝,真是焦头烂额。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闹钟响了几遍,周末疯玩两天的儿子窝在被子里哀叫:“哇,头痛,真是痛!”睡意惺忪的我突然倦怠至极,干脆心一横,说:“那就不上学了!”我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请病假。儿子勾着我的脖子,大呼万岁!一整天,他玩电脑、看电视、溜冰、遛狗,玩得不亦乐乎。看他这么尽兴,我突然有了主意。

  晚上,我主动提出:“在家这么好玩,明天继续请假吧!”儿子乐坏了,一连疯玩3天。不上课,不写作业,老师不批评,电脑想玩多久就多久,老妈还不唠叨,他直喊过瘾。

  第三天晚上,我问他:“不上学比上学好吧?”“那肯定!”儿子回答得干脆利落。“那要不,咱就不上学了,每天就在家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还不用考试,也没人管,多自在!”儿子将信将疑:“真的可以这样吗?你没骗我吧?”“那当然!”

  “这……”天下突然掉馅饼,儿子好像一时还接受不了。“没事,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上学还是不上学,你说了算,妈妈都支持你!”“嗯,我得好好想想。”儿子开始认真了。

  第四天,儿子继续他的玩乐生活,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打开电脑,这个游戏点一点,那个游戏看一看,自言自语:“没意思!”然后又上QQ,叹道:“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关了电脑看电视,又不断换频道,显得心事重重。他时不时地冒出几个问题:“妈,你说不上学,以后还能找工作挣钱吗?”我说:“能!不过,那就需要更勤劳、更辛苦一些!而且,有知识的人肯定比没知识的人更好找工作。”“妈,你说我不上学了,同学们还和我玩吗?”我说:“那说不准,如果他们谈论的事你都不知道,他们也许就会觉得你太OUT了。”

  到了星期五晚上,儿子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妈,我想好了,还是去上学吧。”“为什么呢?”我暗喜,不过尽量表现得很淡定。“不上学,我就会失去很多朋友,老是一个人在家也没意思;不学知识,我以后想做太空旅行、想设计电脑游戏都没办法;还有,学校里还能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那不是没时间玩电脑了?”我故意问。“做完作业再玩嘛!”“可你不喜欢做功课啊!”儿子跟个小大人似的,一脸严肃地说:“不喜欢也得做啊。”“你想好了吗?”“想好了!”儿子回答得斩钉截铁。

  接下来一星期,儿子果真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装病和我斗智斗勇,也不再因为做作业还是玩电脑和我躲猫猫。老师也觉得惊讶:“病”了一星期,好像开窍了!这生的是什么病啊?

  这个令我焦头烂额的问题总算解决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来,有些事情要经过自己选择,才会明白事理,才会积极参与。自己选择,才会成长。心理学家说:“经过自己的选择,你才算真正活过,否则,你就是替别人在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起跑线上赢了一大截的孩子,会在大学里自杀;为什么一帆风顺的公务员会突然抑郁。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发育成熟,但心智还留在童年,因为他们没有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去选择。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纵然光彩夺目,但却不是自己的选择。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这需要父母放手,毕竟,那是他自己的生活。当然,有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如果我们不把关,那他走偏了、走错了,怎么办?要知道,放手不是放任,做父母的可以将每一种选择的利弊摆给他看,让他好好思考,然后再做决定。摆利弊的过程就是父母在发挥引导作用。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是引路人和护航人,而绝不是教官和法官,孩子要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傀儡

  育儿心得4

  欺负了孩子 还不让他哭

  我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问家长:孩子做什么事最会令你烦躁?

  回答竟是清一色的——哭。

  我常看到各种熊孩子哭的场面,撇着嘴巴哭的,张大嘴巴哭的,小声哭的还有嚎啕大哭的,各种无缘无故,歇斯底里,没完没了。还真是让人崩溃。

  昨天,我请朋友和她5岁的女儿吃饭,本来相谈甚欢气氛融洽,她忽然和女儿起了争执。

  起因是小朋友一不小心将一瓶饮料打翻了溅到她的身上,于是狼狈的她恼羞成怒地训斥了女儿一番。

  明明刚才是她说口渴了,请她的女儿为她倒一杯饮料的呀!一个5岁的孩子举起一个大玻璃瓶的饮料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出点差错在我看来也情有可原。

  但朋友的处理方式让她的女儿有点心寒。

  这个小妞满心欢喜地去做一件可能会被夸奖的好事,却不小心弄砸了,本已沮丧,却没有得到妈妈的抚慰反倒是挨了骂,觉得很委屈,于是眼泪“刷”地掉下来。

  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走过去抱住她,也许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但偏偏,这大人就和小孩较上劲来。朋友的脸上写满了大大的烦躁,嘴里嘀咕着:做错了事怎么还好意思哭呢?别丢人现眼了,快别哭了!

  可越是这样,孩子哭得越发不可收拾了。到最后,朋友只得拖着哭哭啼啼的孩子中途离场,一顿午餐不欢而散。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好像每个家庭都会发生。

  坦白地讲,正当忙时听到孩子无止境的哭声时真的想拎起来暴打她一顿。我也确实暴跳如雷地训斥她很多回。可看到她被吓得紧闭着双唇拼命抑制住自己的哭声时,我又于心不忍,深觉愧疚不安。

  后来,一个心理专家的朋友告诉我,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啼哭的孩子。

  你认为孩子哭得毫无预兆毫无理由,那只是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而已。其实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轻轻给孩子一个拥抱,不问缘由,也无需知道原因,就可以令她平静。

  但有多少家长这样做过呢?

  大部分的家长哄劝不得,都会选择用恐吓和粗暴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一场哭泣吧!就像从前的我一样。

  但你知道吗?无声的抱慰真的比任何哄劝或恐吓都管用。这大概是最好的安慰方式。因为,你怀抱的温暖能给予他强大的爱和力量。

  可惜,悲哀的是,很多大人总对孩子哭总是觉得厌烦和抗拒。甚至在很多家庭,哭是一种禁忌,使得很多家长用暴力的方式来强制停止孩子的哭泣。

  一个朋友非常愤怒地跟我说,有一次她的女儿半夜做了噩梦大哭不已,她的老公从睡梦中被吵醒竟不悦地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巴!

  这迷糊中真实的举动让人愤怒震惊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比起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很多人更想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停止哭。

  这是孩子在年长后渐渐与父母疏离的原因吧。

  中国式家长总是高高在上,以过来人的姿态来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自然不会做心灵导师,更谈不上朋友式的沟通。

  但他们根本不懂,孩子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困了饿了累了不高兴了……很容易安抚,很容易满足。也许,他们懂,只是他们懒得安抚,懒得去了解他的感受,只要表面平静了就好。

  就好像我那位朋友,她明明可以抱抱孩子微笑着对她说没关系,却偏偏要嘶吼着令两个人都不开心。

  还有很多人笑着将很多残忍而羞辱的话说给孩子听。

  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再哭我就把你丢出去给老虎吃掉”“妈妈再生个小弟弟就不爱你了”“你长得丑死了”……

  昨天家里来了个客人,看着我女儿挂满了墙壁的奖状,笑着对女儿说:“你的奖状都是爸爸花钱送老师那里买来的吧?”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却把女儿急哭了。她不停地解释:“不是的,不是啊,是我通过努力得来的!”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特别好玩。只有我看到女儿生气又焦虑委屈到掉眼泪的样子特别心疼。

  我特别反感有人这样逗我的孩子,我也不明白,大人总是爱辜负善良纯真孩子的心。

  他们一面讨厌孩子哭,却一面要惹孩子哭。

  真可笑,你欺负了孩子,还不允许他哭吗?

  在中国,父母与孩子其实真的很疏离。

  除了在结婚仪式上仪式性的拥抱,你尝试着过在成年之后和自己的父母拥抱过吗?

  没有,对不对?

  只有婴儿才会被父母时常抱在手里,而往后渐渐长大的岁月,大人便越来越吝啬自己的拥抱。也许不是吝啬,只是大多数传统内敛的父母,羞于用拥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久而久之感情就变得淡漠。

  所以,大多数时候,抱慰是一种奢望。

  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还很依赖你的时候,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在他哭着想要寻找慰藉的时候,请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这比给他买上百种玩具更能宽慰他的心。相信我,他会平静下来,并且很乐意告诉你,他为什么会哭

  育儿心得5

  抱怨孩子撒谎的父母,给孩子诚实的机会了吗

  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谎成性,对自己没半句实话,真是恨得牙痒痒。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先看看这个小故事吧。

  电影《完美的陌生人》里,有这样一个情节:17岁的索菲亚赴男友的约会,这次约会可能会发生性关系,而她还是处女。当她父亲和朋友正在家庭聚会时,索菲亚打来电话。

  父亲:嗨,亲爱的,你还好吗?

  索菲娅:嗨,爸爸,我挺好的。现在方便说话吗?

  父亲:当然,你说吧。

  索菲娅:我不知道要怎么开口,格雷戈里奥的父母不在家,然后他叫我……去他家过夜……爸爸,你在听吗?

  父亲自始至终都很温和,没有暴怒,没有审判,没有指责。

  他说:嗯,然后你说什么?

  索菲娅: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去……可我没想到是今晚。如果我不去的话,他可能会不高兴。我该怎么做?

  父亲继续温柔地说:不要因为他不高兴而去他家,这不该是唯一的理由。

  索菲娅:这当然不是。

  父亲:而且你别指望我能多支持你去。

  索菲娅:别这样,爸爸。

  父亲:我要说的是,这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不仅是你明天和朋友聊天的谈资,如果你以后想起,无论何时回想起来,这件事都会让你嘴角带笑的话,你就去做吧!但如果你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不太确定,那就忘掉它吧!因为你还有大把的时间。

  当我看到这段对话的时候,我不禁泪流满面。像这样的父亲,世间能有几个?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这样的商量连想都不敢想,更别说主动告诉父母了。因为我们心里都清楚,换来的绝对是粗暴的阻止和道德的批判,丝毫不给解释的机会。

  多数家庭的教育都是不幸的,导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遗憾。我们都希望有智慧的父母来引导自己渡过童年的魔障,但是更多的时候,祈祷不要受到伤害就已经是万幸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小孩子愿意选择说谎,而是大人不给小孩诚实的机会,因为诚实付出的代价往往要比说谎要大得多,即使说真话了,未必会得到原谅。既然说谎能侥幸地避免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撒谎有很多的理由,父母一定要先了解他们为什么撒谎。

  俄州的卡罗琳.杰卡斯说,她10岁的女儿有一次把她的保龄球得分大大夸张了一番,“我开始很生气,但后来我突然想起来,几个月前,她有一次打保龄球接连打了三个全中,她父亲把她大大夸奖了一番,我想她是为了使她父亲高兴才撒谎的。” 她是想要保持父母亲眼中好孩子的形象才撒谎的。

  孩子有时讲一些夸张的事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新泽西洲的玛.佩尔特的女儿麦伯尼有一次告她的同学她会弹吉他,她甚至带了吉他到学校去圆谎,“我们知道她想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告诉她,别人喜欢你是因为你对别人好,而不是因为你会弹吉他。”玛.佩尔特说。他们想引起别人注意,得到别人的羡慕,所以才撒谎。

  他们想要逃避责任,也会选择撒谎。因为她们对做错事说实话受到了惩罚,而不是坦白从宽的待遇。“孩子们往往以为如果没有人看见他们做坏事,他们就可以逃避责任”,《父母》杂志的顾问约翰.高特门博士说道,很多孩子都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撒谎的。

  他们为了寻找刺激而撒谎。高特门博士说,孩子们有时撒谎只是为了好玩,撒谎给予他们一种被禁止的刺激感,孩子并没有恶意,他只是想看看这样做有没有后果。 十岁的孩子已经能够考虑到对朋友撒谎的后果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伙伴关系对他们越来越重要。高特门博士说:“孩子在较早的时候就理解到无法和一个撒谎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当然,你无法保证孩子永不撒谎,“但是,你对撒谎行为的反应却会影响到他们是否会继续撒谎”。

  当你因为别人说谎而感到愤怒的时候,请一定要扪心自问,如果他诚实,你会给他的诚实以活路吗?他说的话,你信任他吗?

  当对方给不了理解和包容,而自己又尚未强大到无视他人的态度,那么,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能撒谎,或者逃避。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不撒谎?答案很简单:在用不着撒谎的时候。

  就比如《完美陌生人》里索菲娅。她不对父亲说谎,因为不需要。她知道,父亲是能理解自己的。不论自己成长成什么样儿,他都能给予自己理智又温暖的支撑。

  请问,你给在乎的人诚实的机会了吗?遇到孩子撒谎,大人应该怎么做?

  1、不要明知故问,让孩子有更进一步撒谎的机会。明明看出了事情是孩子做的还要问是不是你做的,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撒谎,直接指出来比较好。

  2、将精力集中到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责备上。“不管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灯已经坏了。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3、如果你不确定孩子是不是在撒谎,就相信你的直觉:“我觉得这不像是真的。“

  4、不要告诉孩子:“如果你说了真话,你就没事了。”而是应该说:“如果你撒了谎,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麻烦。”事情做错了,承认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但并非事情就没错了。可是如果隐瞒,那问题可就大了!

  5、有时孩子们撒谎是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他们觉得撒谎比失败要好。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你就需要让孩子知道,尽力去做了,即使是错误和失败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6、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他听到你对婆婆说你有多么喜欢她送你的毛衣,而事实上你却从来不穿。那他就会认为说谎是被允许的。

  孩子总是会去模仿大人的做法,所以千万别做“反面教材”!你让孩子看到了你的“谎言”,就等于告诉孩子这是正确的,你鼓励他这样去做。(善意的谎言除外)

  7、别给孩子扣“小骗子”的帽子。别因为孩子的一次错误就给他扣上“撒谎者”的帽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强调。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的心里,会让他自暴自弃:“你不是说我爱撒谎吗?好吧,以后我就不说真话!”

  8、营造宽松的气氛,别让孩子害怕讲真话。如果孩子的确犯错了,就要教孩子如何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对应的可以有惩处但绝非是谩骂和毒打。


科学育儿心得分享相关文章:

1.育儿心得分享5篇

2.育儿心得体会

3.2020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4.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精选

5.关于妈妈育儿心得体会

6.新冠疫情学习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篇

7.2020党员干部关于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