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父母育儿心得体会

| 丽丽21147

  孩子都曾有过一颗拯救家庭的纯良之心。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父母的问题是父母的,父母的情绪也是父母的。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1

  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干涉我的生活

  有一种爱叫奶奶觉得你没吃饱,妈妈觉得你得吃药,爸爸觉得你什么都不懂,七大姑八大姨觉得你少个对象,还差个二胎.....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出现在生活中关心我们,不管我们是否乐意,都得接受这份好意。

  爸妈虽然唠叨,但真的是爱你。有人在朋友圈吐槽,你们虽然爱我,但实在管得太多。

  《偷影子的人》书中写到,“你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一生,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

  书中的小男孩长大了成了医生,他建议最好的朋友吕克也去学医。他说吕克你要继承你爸爸的事业,长大了继续当个面包师整天揉面团?那样简直太没出息了!于是他想尽办法去说服吕克和吕克的爸爸,像他一样去考取医学院,然后做一个医生,比做面包有面子多了。

  吕克听从了建议,背上行囊去千里之外的医学院开始了学医生涯,可是吕克并不是学医的料,他学得很痛苦。最后吕克花费了很多年的时光弄明白了一件事儿,就是自己根本不是当医生的料,他还是更擅长做出漂亮美味的蛋糕,而且做面包的整个过程他感到又快乐又有成就感。

  吕克下定决心离开了医学院,背上行囊重返故乡,重新干上了做面包的行当。

  男主看到做面包的吕克比学医的吕克更快乐,才恍然明白,用自己认为的“为了对方好”,去干涉了别人的人生,到头来不但没有帮到他的好朋友吕克,还害他荒废了半生年华。

  很多人觉得自己有救世向善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希望自己关心与在意的人少走弯路,总是忍不住眼睁睁看他“误入歧途”。尤其是父母更有这种想法,希望孩子一路畅通,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所谓经验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行不通,让他们去接受挫折与失败吧。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真正的少摔跟头,少走弯路。

  来自家人的干涉还可以用亲情招牌挡一挡,最受不了关系一般,甚至堪比路人,都要对你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你为我好,就可以干涉我的生活了?

  住楼主的一个老太太,出于礼貌打过几次招呼,没有想到她超级自来熟,见我带着女儿出门,她总会拉住我,热情地问:头胎女儿压力小,赶紧生个二胎吧!怎么还不生二胎啊?等岁数大了再生就不好了。你在家也能挣钱,做什么的呢?赚多少钱啊?你一年回几次娘家啊?你家小孩考试多少分啊?有没有给孩子报个特长班啊?……

  只要我回答她一个问题,她就会有更多的问题问。可是,我们家生不生孩子,靠什么挣钱养家,孩子怎么教育,真心你关你半毛钱关系啊?!我真的不想回到这些问题,于是找个借口就走。

  她看我不耐烦或有点生气,马上就会说:“闺女,别嫌我事多,我是没把你当外人,我这都是在为你好!”

  我心中说:你丝毫没把自己当外人,可是我全然没有把你当成自己人啊。一来二去,一看到她,点个头,就躲开,或装作打电话。

  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爱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怎么做,动不动就来告诉你:找工作首先要稳定,找对象要老实,该结婚了,该生娃了,该给孩子请家教了,父母在可不能远游……你跟我交浅就不必言深了。

  她们以为这样是在跟你熟络,却不明白,这才是她们被避而远之的原因。甚至会说出自己的隐私换取你的秘密。而我最怕,她转身就把你的事情公布于众,闹得所有人都知道了。

  就像我不能干涉你爱打听爱管事的毛病,你也无权指点我的生活。当你被无端的人询问,直接走开、躲开是最好的办法。她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脆弱。你有说不的权利,而且当你真的忍受不了他人指指点点,发怒的时候,她们往往就怂了。

  这是个人人活得并不轻松的世界,总是需要通过一些途径去解压,去疏导心中的郁结,以重新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人,就为人处世的第一原则。不懂我,又如何为我好。

  育儿心得2

  没有选定方向的人生之旅,只是在绕圈圈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真正的人生之旅,就是从他选定方向的那一天开始的。有的人一生只立一个目标,有的人分阶段立几个目标,人有了前进的方向,日子就变得忙碌起来,充实起来。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而是方向。而我说,努力是必须的,而方向把努力变成了催化剂。因为未来并不明确,谁都有可能犯错,谁都害怕一旦选错目标,努力了半天,什么都没有。害怕不应该成为借口,人总要选择,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别人选择了方向都在跑,被落下的一定是你。

  不要以“人生找不到方向”为借口去堕落,那样你会因此而后悔的。

  人们很容易以迷茫、没有方向为借口去堕落,轻则荒废学业、自毁前程、错失爱情、友情,重则万劫不复,一失足成千古恨。切记,人可以暂时的没有方向,但绝不能没有原则!

  姐姐家的孩子今年初二了,明年就毕业了。可是她女儿跟她说不想读高中了,一个是担心考不上好高中,二是她喜欢化妆,想当化妆师,便想去念个职高。姐姐听了很气愤,边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边对孩子的想法表示鄙夷,给明星化妆,想都挺美,哪就轮到你了呢?!

  我说孩子有想法是好事,她跟你说就是想跟你商量。你一通打击,她以后有什么话都不会跟你说了。学化妆的人千千万万,有的人当跟妆,有的人能当化妆师,这行想混出来也很苦。但有想法总比没有强。

  姐姐叹口气,说:不是我故意笑话她,心思一点没用在学习上,考200多分,哎!!我让她好好学,刚初二,努努劲,实在考不上再考虑上职高。还没怎样就先把退路想好了。我不能让她想啥就是啥。初中毕业我还自己挣钱上服装学习呢,她咋一点拼劲都没有!

  我说:你说的对着呢。孩子小,需要大人给她掌握大致方向。

  姐姐说:我当初就挺后悔,上了服装学校,就觉得毕业就能怎样怎样,其实学校教的和社会上流行的差很远,还是得拜师傅,自己不甘心跟人做小服低,就把这手艺丢下了。我常想自己要上了高中或者大学再去学,再加上喜欢,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一个人的知识存储量和见识多了学得更容易,更深入。有目标没什么不好,但你看她看电视多了,也跟着学,想起一出是一出,自己糊弄自己,根本不知道啥是受苦受罪!

  我知道姐姐不需要我出主意,她只是闷得慌,需要找个人唠叨唠叨。我说:现实总是很残忍。

  姐姐说:她那么小,知识也不够,说实在的同样都是做化妆,高学历和低学历的悟性就不一样。你看街上的影楼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跟化妆师水平有关呢。光能说会道不行,还要有真本事,还得受得了气。人多的那家化妆师,月月都去听课,花钱进修。

  我说:你观察得还挺细致,还说嫌弃孩子的话。

  姐姐说:面对孩子,咱们父母永远都只是小胳膊,孩子是大粗腿,拧不过。谁让咱爱孩子呢。总得为她的前程多考虑一下。不管怎样,我先不答应她,先把学习搞上去才是最该做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也不想孩子走自己的老路,然后对着她的孩子说着你曾对她说过好好念书,挣个出人头地的话。到那时会感觉到,人生就像是转圈,转了这么多年,又回到原点,似曾相识的你,只是年华不再。

  目标之所以不同于梦想,因为目标是建议在现实基础上的,是有计划的,通过个人努力和操作,就能达到的。就像升级打怪,升级是方向,打怪是小目标的完成。

  人生好比游戏,玩着玩着就没兴趣了,必须要更多的刺激,激发兴趣。换个大BOSS打打,换个场景玩玩。你的人生找不到方向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被前面几棵树挡住了,绕过去,树的后面就可以看到接下来的方向了。

  找不到就不要刻意去找,停下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玩耍,就像宫崎骏的电影中说的那样:生命是一列开向坟墓的列车。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无论生命有没有方向,先安静的坐在这趟列车上,静下心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吧,说不定下一站你就会很忙碌了,那时候就没空欣赏这么好的景色了。

  别老担心没方向,焦虑地生活。跟着感觉走,那感觉就是你回忆中最美好的东西。可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可能是在户外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可能是一次不错的考试成绩,可能是团队协作攻克一个个难题,还可能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

  生命是沉睡的活火山,它总有喷发的出口,机会成熟就会喷发。人生方向的选择其实很简单:往自己心里感到踏实的地方走就不会错

  育儿心得3

  年幼时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

  老人常讲三岁看大,讲得是幼儿时期的习惯影响一生。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习惯是一种长期(从孩子认知世界开始,两三岁开始)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现在孩子接受教育都早,早早被启蒙,显出比父母辈同龄行为更聪明。但聪明若是没有好习惯的牵引,那么很容易走歪,智慧的源泉也会早早枯竭。纵观中外名人,他们都有勤奋,耐劳,刻苦,爱钻研的好习惯。

  想想在幼儿园会学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能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看似简单,能做到做好,会影响一生。

  先说第一个分享就不容易做到,简单意义上就是把东西分给别人。往深里说是一种合作共赢,团队协作能力。不管是马云还是刘强东,他们的成功都不是个人能做到的,而是团队的成功。做一件事,团队比起个人更容易达到目标。那么怎么领导一个团队,或者说怎么利用团队的力量,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今天不说成功学,只说说怎么给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有一位日本心理学家调查,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定型,如果以后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例如:

  1.养成规律的生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存折最前面的“1”,没有1,后面再多的“0”也没有价值。网上常有员工猝死的信息,为他们惋惜,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正是事业顶峰的时候,他们却被死神带走,一切成空。

  对于一个穿在身体成长期的幼儿而言,合理正常的规律生活,对他的生长发育、有效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熬过夜加过班的家长们应该很能体会不规律生活的伤害,何况一个孩子呢。

  在市一级的一所小学调查发现:小学里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的聪明、智商高,而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很有规律,下课后先去洗手间,再去饮水,上课听讲也认真,作业写得也整洁。

  2.遵守规则公共秩序

  学前班,就是让不适应小学一年级的6—7岁孩子有一个过渡学习与适应常规的过程。遵守常规就是让孩子懂得规则、遵守,比如守纪律、懂规矩等。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幼儿园常规、社会常规等。

  孩子在家、在幼儿园期间不单单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规、良好习惯的调教更为重要。

  每个人都要生活在社会中,规则是我们约定俗成、和平共处的基础。自由的前提是规则,不管不顾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起孩子的规则意识。

  3.帮做家务事

  在家庭现实生活中,厨房不该成为孩子的禁区,家务事也要小孩子一起帮助。和妈妈一起揉面,包饺子,洗菜,择菜,当每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做好,对于孩子就像魔术般神奇。帮妈妈洗衣服,学着扫地,帮忙扔垃圾,叠衣服,整理床铺。爸爸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其实很厉害,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做得很棒。比如自己洗袜子,我家宝宝爱玩泡泡,我教她洗小袜子时会出现很多小泡泡,而且小袜子也变干净了。这些好习惯养成孩子手脚麻利、眼明手快的个人素养。

  渐渐地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成员,也是主人,通过你的努力这个家变得更美好了。请大家注意,千万不要利用金钱交换孩子做家务。鼓励孩子大胆参与家务事,了解生活,家长的鼓励及自己做成事的自豪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4.让孩子渐渐独立,享受独立的自由

  小鸟长大还赖在窝里不走等鸟妈妈喂,鸟妈妈会用尖利的喙把它啄走。和大自然一样,在社会上适者生存,父母太过强势或溺爱导致孩子太弱,没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这苦果还是孩子自己品尝。若是爱孩子,就教给孩子本领,而不是父母的翅膀越伸越长。让孩子练习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家长给予适当的决议。

  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里会面对很多自己拿主张、做决定的事情,不要让孩子太依赖你们,让他自己根据情况作出正确选择,这样学习写作业时也不会非要大人“陪太子读书”、“陪公主写作业”,写完作业后能独立检查,渐渐就能自理自立。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终有一天他会离开你,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照顾他一辈子。所以教给孩子自立,是给孩子进入社会的最好的礼物。

  5.讲礼貌,学会尊重他人

  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孩子能学会一些交际技巧。如何与人交流谈话,进门前敲门但不粗暴猛烈,进门后随手关门、向成人问好,主动换鞋等。

  电话是孩子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而6岁孩子应学会正常的接听和拨打电话,如:“您好”、“请问您找谁?”、“需要我帮助吗?”、“我可以帮您转告”、“再见”等礼貌用语,避免“你谁呀?”、“他早走啦”、“去上班了”、“真烦人”等粗俗语言。

  人生活在社会里,必须与他人打交道。告诉孩子这世界很美好,好人多,坏人少,学会向陌生人友好微笑,善待感悟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在公共场所管住自己的嘴巴,只有做到我爱人人,那么人人才会爱我。

  6.与人合作

  孩子未来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知道团结他人、与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最终双赢。知道自己能力有限,而更主要的是他明白别人比自己强。让孩子懂得能与人分享的快乐最幸福、能与人分享的思想最有见解!

  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妈妈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抓?男孩说:因为老板的手比我的大啊!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他懂得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的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7.注意小细节,学会检查

  逐步培养孩子独自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写好作业收拾好书包,把自己的衣服归纳好,玩具不玩放回原处,学着找东西,出门之前检查要带的物品带齐了没有。

  孩子上学后有许多收拾课桌、准备下节课的活动,这些都需要平时在家中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每做完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回头看看留什么“尾巴”没有。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是养成好习惯的开始。父母在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时候,要多鼓励少唠叨,多自身作则

  育儿心得4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如何帮忙纠正?

  “冉冉语文考了47分,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我写作文来着,写完作文就没时间写完前面的题了’。哎呦! 真快把我气死了!”姐姐想我倾诉。

  我说:“她这个答题时间没安排好啊。”

  “可不,哪有先写作文的?平时总说先写前面,从前往后做。可她倒好,愣是倒着干,主要是还没干好。”

  “别光顾着生气啦。考不好只是一个现象,冉冉是不是平时都不会利用时间,想起干什么就干什么呀?”

  “是啊!边写边玩,60道算术题,可以写半天。还得我一直催。”

  “我看你现在最着急做的事,不是怎么提升她的学习成绩,而是怎么教她学习利用时间。”

  和姐姐聊了半个小时,给了她一些建议。上小学的孩子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不要一见孩子出问题了、考试考差了、不听话了,就陷入焦虑。孩子观察大人的一言一行,你的焦虑会让孩子更无所适从。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对时间的规划程度还不够,不要指望孩子像大人那样自觉,知道事有轻重缓急,如何管理时间需要父母引导和帮助。关键是父母的态度,别怕失败,多尝试,前提一定要下大决心,不要特意规定时间,比如一个月、三个月就能改造好孩子了,他们一下子懂得如何科学运用时间了,就是大人也很难做到。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目标明确(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方法可以随时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改善。最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还有一种情况父母本身就缺乏时间观念,生活上拖沓、懒散,分不清轻重缓急,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无法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模板。

  当然,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时,孩子会有强烈的抵触情绪,行动会畏难、拖延。我们大人对于自己不擅长或不喜欢做的事情,不也是能逃就逃、能拖就拖吗?父母要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和孩子一同改变。比起教科书式的说教实验,父母的案例无疑是最有效果的。

  全世界的小孩都没啥时间概念,但国外的学校在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一般都会给孩子开设时间管理课程,教给孩子时间管理技能。下面是我照搬的。

  第一学会区分“必须”和“想要”

  孩子学会安排时间,从理解自己面对的任务属于什么性质开始。小孩子的天性,是以喜好来驱动行为,而老师告诉孩子,我们做一件事,并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喜不喜欢。

  Have to是必须要做的事,哪怕不怎么喜欢。比如,按时上学,完成作业,保持自己的房间整洁,等等。完成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履行我们的责任。

  Want to是我们喜欢、愿意去做的事情,比如画画、踢球、旅行、打游戏,等等。正因为我们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会感到快乐,而且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专长。给一些选项,让孩子自己决定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

  大多数孩子会这样选吧(我估计自己就会这样选):

  Have to: 做作业、学英语、打扫房间、洗碗、擦窗、按时上床睡觉

  Want to: 打游戏、骑车、吃披萨、读漫画书、看动画片、喝果汁、会朋友

  有了这层意识,孩子们就能开始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要战胜自己的情绪,该做的事情不要拖延和逃避,而自己想做的事情,应该争取时间去实现。

  第二学会设定优先级

  时间不够,是因为不懂划分事情的优先级。

  设定优先级,和前面说到的区分 have to 和 want to 并不是一回事儿,这里多了一个“时间”的维度。

  一件事什么时候去做,要考虑两个方面:

  1、这件事是否重要 -important or not

  2、这件事是否紧急 -urgent or not

  让孩子们认识到,大多数事情,可以落在这四个区域内:

  1、这件事很重要,也很紧急

  2、这件事很重要,但不紧急

  3、这件事不是很重要,但很紧急

  4、这件事不是很重要,也不紧急

  区分好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清楚了。可以这样决定:

  紧急的,重要的——优先去做,Do First

  比如,明天要交的作业

  不紧急的,重要的——然后去做,Do Next

  比如,为两天后的考试做复习

  紧急的,不重要的——再后去做,Do Later

  比如,正在热播的动画片续集

  不紧急的,不重要的——那就别做了吧,Don't Do

  比如,和朋友电话微信聊聊你们都在追的动画片

  有时候,第二优先级和第三优先级的事情,到底先做哪一个,还不是特别容易确定。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里,复习准备两天后的考试VS追剧,怎么选择呢?

  这时候,就需要孩子的自我判定。如果感觉下周考试不是那么难以对付,那么追剧也没什么错;如果觉得考试是个挑战,那么放弃追剧,考完后再看,就是负责任的选择

  育儿心得5

  帮孩子规划时间亦是在帮他们规划未来人生

  没有时间感、贪玩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首先家长要正确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情。大人的焦虑会影响到孩子身上,今天不看书学习,明天考不好,考不好就上不了好学校,将来上不了好大学毕业一定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的人生。拜托,这样的父母太“远虑”了,孩子只是放松了一会,多看了一会电视,少写几道题。他们不是机器,钟表的发条拧得太紧容易崩断。孩子拖拉不会利用时间,确实不是好习惯,家长帮忙做时间规划,教给孩子利用时间也没错。只是父母想过没有,透过时间规划,我们作为家长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只是要用一些事情“填满”孩子的空闲时间,让他看起来有事可干,而不是无所事事吗?你一定见过家长指导孩子画一张类似课程表那样的表格,把一天的时间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像电视节目表那样把每块时间填满:画画、算数、认字、英文……其中有一部分是计时制,比如:学习半小时,看英文动画片每天15分钟;还有一部分是计件制,比如:每天60道计算题、背会1首古诗、英语单词每天10个……

  但这其实并不是很好的方式。真的比较无聊!孩子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都面对同一张表,肯定会不耐烦的。

  小朋友都喜欢有变化,要不然幼儿园、小学的日程表为什么每天都不同呢?变化会带来新的刺激,调动孩子的新鲜感和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活力。死板的日程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用不断划掉“日程”来获得某种数量上的成就感吗(你看我已经做了那么多件事情)?连成人也会有这种感觉,你看我做了这么多努力减肥,工作起早贪黑这么不容易,这种心态很常见,但都属于“看起来很努力”,实际上却未必有啥效果的情况。就像网络上常说的那句: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是不是该好好想一想了,幼儿园、学校里的日程安排对孩子来说是“碎片化”的,孩子只知道“今天要做什么”,并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要做这件事,也不知道今天的事跟昨天的、明天的……有什么关联。

  只要把时间表上的事情做完,就万事大吉。很容易会导致孩子“完成任务”的心态,而不会再深想一层: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要达到的效果、我的目的是什么?同时这种碎片化的状况也会让他缺乏方向感,感知到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断片。

  不妨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

  我家孩子上的幼儿园早上会给到校早的孩子看动画片,她很喜欢看。可以有时间因为前一天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要叫几次才起来,然后没睡醒的状态下,穿衣服洗漱吃饭都很慢。常常踩着到校的点进幼儿园。她会跟我抱怨,今天没看到动画片。我告诉她,看动画片的时间就那么多,你把时间都浪费在穿衣吃饭上了,所以看动画片的时间就少了,甚至没有。你想看的话就要按点起床,洗漱吃饭不要拖拉,就能看到动画片。说的次数多了,她就记住了。很少再发起床气。只要我跟她说想不想去幼儿园看动画片,她都高兴地起床吃饭,麻利地收拾好自己等和我一起去幼儿园。如果时间还早空出来的时间我会让她自己选择总什么,有时玩会玩具,有时选一种自己学会的小零食带着路上吃。家长要在幼儿时期就给孩子灌输时间的观念,时间就这么多,干这个的多了,做那个的就少了。

  要留出足够的让孩子完全自主的时间,不管他们玩什么都行,不加任何限制,哪怕在大人看来无所事事,其实也是有必要的。再比如就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做点很日常、悠闲自在的事,能增强孩子对于时间的幸福感。所以在做时间安排的时候,不要把分分秒秒都抠得死死的。

  还有给孩子定目标要具体明确。要限定好范围,还要有可验证的成果。比如“提升英语水平”,这个太模糊了,不是好目标;如果换成“在幼儿园大班这一年里,学会基本的自然拼读法,能读3字母单词组成的小绘本”,就具体了。这样家长和孩子就都有了方向,知道一段时间投入进去之后会怎样。

  当我们把时间当作资源,规划就会落实到:把时间投到哪里、预期的收益是什么。在这里“资源”和“收益”都是泛概念,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这一点也是越早让孩子意识到越好。

  第三计划再好也需要有力地执行

  有强大的执行力的人一定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他们清楚地知道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做这件事情时,专注于这件事情上,这才是时间管理最本质的一点。对自己的目标进行筛选,先筛选出自己必须要完成的2~3个目标,如果很少,只有一个目标当然最好了。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定一个计划目标上下限:上限是完成目标列表中的所有目标;下限是你必须完成的目标;其他的目标,可以允许完不成。这样的话,有较高的限度,需要跳起来才能够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感悟能力,当孩子全额完成,给予奖励;也可以在各种原因之下,只完成了一部分目标,但下限必须达到,家长可以给予鼓励。

  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放学回家要写作业,开始她老是先玩后写,经常拖到睡觉时间还没写完,于是我改变了一下策略叫她先写完作业再玩。她很不愿意,在她玩的时间我经常催问她写作业了吗?她被我弄得很烦,我假装看不到,就问她:“我老催你写作业烦不烦啊?”她点头,我继续说:“你如果先写完作业我就什么都不说了,你做什么玩什么都可以。还可以看动画片”。于是她高兴去写作业。知道写完作业可以看一集她最喜欢的小马宝莉。然后我开始给她增加难度,她着急看动画片不能保证正确率,我教她自己检查一遍再给我看,全做对了才能看动画片。她有点不满意,但持续了几天没看到动画片,她慢慢接受了现实,开始学着检查作业,出错率降低了。我也修改了协议,只要今天比昨天做的认真,出错少了,就能看动画片。她很开心,慢慢地到现在她的作业我不用陪写了,她学会了检查,我只看结果就行了。

  奖励和惩罚都有必要,规则也可根据孩子的表现做适当调整,但下限是必须先写完作业才能玩。她得到意外的奖励常常会谢谢妈妈。我说不用谢谢妈妈,你应该谢你自己,你努力认真了,付出了时间得到了回报。

  人的成功模式不止一种,当下推崇的成功模式到孩子长大的时候可能不再适用,家长应该把人生中最核心的东西传授给孩子,接受你的孩子他们还不完美,教会你的孩子接受人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接受生活中那么多的被限制,接受你要过的比别人更忙碌的学习和生活,然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最新父母育儿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育儿心得体会

2.小学生

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