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心得

| 新华0

暑期培训心得精选3篇

暑期培训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暑期培训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暑期培训心得精选3篇】,供你选择借鉴。

暑期培训心得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织金县教育局组织了20__年暑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在这短暂的11天里,与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们在一起学习、交流、讨论,仿佛又回到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授课老师们以精彩的讲解、丰盛的知识以及精湛的理论论述,给了我强烈的感触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这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的,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现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8月10日下午,有幸聆听了三塘中学陈兴举校长对《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是教师为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性地认知方式,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的综合体,教师人格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

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有文明健康的形象。教师要有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穿着得体,言行文明,举止大方。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教育实践中去,才能最终发展与形成自己良好的人格。

8月11日,听完了山东昌乐二中田美强老师就《昌乐二中271模式》及杜郎口教学模式之小组建设》的精彩讲座,再加上与几位老师的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的“一言堂”。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建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解疑答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充满活力的学习场面,不再是过去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情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新课改使得学生的胆子大了,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了,他们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尝试新的教法,勇于创新,自我反思,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者和知识之间的中介者,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等,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回顾学习中的每一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让学生自己决定方法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我必须充分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新课改,作为当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时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能力,力争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8月12—13日,荣幸聆听了彭丽老师的普通话培训,培训教师彭丽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得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这次普通话培训开阔了视野,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8月14日,听了毕节学院夏瑁老师对中小学各科知识的讲解,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是何等的贫乏,自身需要在不断地充电,从夏老师的讲解中,我感觉到每一个科目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其教学的规律罢了,有许多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

8月16日上午和下午,有幸聆听了三塘中学陈校长和教科室主任李杰老师对三塘中学课改的精彩讲述,从他们的讲述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课改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有一视同仁的目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往往用来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通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比较多的关注,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冷落在一边。这只会使那些所谓的“差生”更加糟糕,作家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开发。因此,对学生一视同仁,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阶梯。

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仅作为知识的“载体”,那么学习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体现。所以课堂教学由灌输转变为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试着把自己“藏”起来,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学生的一员。等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意识到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这样才能保证站在高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不断适应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课改挑战。

8月16日晚,通过对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而又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通过学习,我还学到了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方法,就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还有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等等。只要我们教师设计得当,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8月17日,认真听了蔡熙和姜辉两位老师对计算机知识的精彩讲解,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者,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在高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感觉时间有点短,但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对各种办公软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这次学习给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带来福音。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这次培训,授课教师倾泻了许多心血,他们根据要求精心筹备,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结合他们所讲述的内容来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身有太多的不足,一路走来,填补了我在教育教学中的很多“漏洞”。

培训期间,除了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到学校听课,放学后回家完成相关的笔记。日子虽然过得很劳碌,但是每位老师的学习热情以及认真精神带给了一种动力。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家坐在教室里进行交流与讨论,大家一起学习,这让我体会到这是一个温暖而奋进的大家庭。

这次培训虽然已经结束,可是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就此停滞,我知道在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一个教师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为此,我还应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相信今后再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能够克服。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平台,让我们聚在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我们不仅学到了丰盛的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每当完成一篇笔记,一种欣慰油然而生;每当听老师们对知识的精彩讲述,一种豪情在心头澎湃。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深知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定会更加努力,增强学习,提高素质,完美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暑期培训心得篇2

为期两天紧张而又忙碌的暑期教师全员培训很快就要结束了,通过聆听这一天半的讲座,收获颇多,也有一些感受和思考,因为还没来得及听完,师训中心的领导们就忙着要收“心得体会了”,只好草草写于下:

一、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和感受。

听了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游琼英老师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专题讲座中有关“数形结合”、“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后,在本人内心颇引起了共呜,也引起了一些思考,分亨如下:?

笔者曾经听过一个专家的观点:“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一般来说,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属于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范畴,而数学方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具有“行为规则”的意义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同一个数学成果,当用它去解决别的问题时,就称之为方法;当论及它在数学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时,则称之为思想。要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严格区分开来是困难的,因此,人们常常对这两者不加区分,而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这样会显得更为方便。

如“符号化思想”:

具有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的认识和观念,这就是符号化思想意识。数学上的数字0—9以及+、-、×、÷、()、>、<、=、字母等等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小学数学符号化思想的渗透不能仅仅停留在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符号化思想指导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在数学上有更好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如用方程解应用题、中学代数等)。如一本书单价a元,买5本多少元?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解题,考试能得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

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如还有归纳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等等。

二、关于如何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今天上午听了我县钟灵街小学张老师关于《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激励学生》的专题讲座后,本人感受也很深,本人认为:张老师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赏识”教育。

因本人对于“赏识”教育也颇为关注并作过一些思考,故也有一些初浅的认识,我认为赏识教育既指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人格的基础上,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并加以赞赏,从而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其积极主动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这从理性认识上来说是一种理念,即在实施管理和教育过程中所持有的一种观念与认识,但其又是一种方法,即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发展主动性的具体做法。

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独立人格、发展潜能且具有“身心未成熟性”的人,因而学生也是需要尊重、信任、肯定、赞赏、宽容、理解、扶助、关爱的人。

小学生尤其更是需要表扬的人。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期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赞赏。”成人皆如此,学生就更是如此。表扬的前提是欣赏和肯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他自豪的长处和优点,愉悦地接纳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并予以真诚恰当地表扬和肯定,从而增强自信,促进其主动,愉悦地发展。“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赏识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自信的孩子才能自主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建立了孩子“无错”的学生观很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思考和借鉴。其实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身心的未成熟性,身理和心理品质都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出一些过失的行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和过失行为往往是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性带来的后果,也就是说这种现象的发生多半是正常的现象。正因如此,我们说学生“无错”,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的“违规与过错”,不要老将之视为“洪水猛兽”,教育学生时要遵循循序善诱的原则,适当时要懂得等待。但宽容决不是简单的放纵,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也应受到“惩罚”,但教师一定要明确,“惩罚”只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育人,所以对学生的“惩罚”一定要讲求艺术而有效。

暑期培训心得篇3

两天的暑期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课堂,收货很大。发现我们现在的数学课总是和抽象、枯燥、单调、沉闷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结果常常是我们“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更有胜者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在动。如今,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时候整堂课学生都处在异常亢奋状态,甚至搞得我们招架不住无法应对。

看起来现在的课堂是热闹了,常常小手如林,议论纷纷,发言如潮。但只要我们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就不难发现,这种表面的热闹背后隐藏的是认识的肤浅、思想的浮躁。有不少课堂结束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状态上。因为学生没有养成深思和精益求精的习惯,常常一听到问题,就不假思索地举起手来,所以小手如林;讨论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七嘴八舌,没有合作意识,所以形成“议论纷纷”之假象;教师所提的问题缺少整合,过于零碎,学生很容易从教材中找到现成答案,所以发言如潮。如此种.种,也就造成了课堂的表面热闹。

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的单调枯燥(复习、示例、模仿、训练),解决问题教学则走进了人为编造、纸上谈兵的死胡同,计量单位和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空壳。很多时候,课堂作业成了课堂的延续,课堂作业课下完成。我们深怕,课堂作业当堂完成,会影响上课时间,课堂上让学生多学点,占下课时间,又多学了本门学科,提高学习效果。殊不知,事与愿违,学生有时有几科作业,不得已就拿同学的抄一抄。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没有达到作业的预期效果,更不利于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当堂完成作业,可以确保掌握、运用的教学目标当堂达到,让学生通过紧张的课堂口头或书面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增强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素质;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快速思维,开发智力,磨练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暴露出学习问题。

那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就需要我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讲得少些,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让学生相互交流,大胆质疑,勇于猜想、自己验证,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多题归一,学数学需要做题,别的课程也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彩。在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少留作业。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形同测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较好的作业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

我以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可将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

298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