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教学心得 > 教师心得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 倩愉0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数学知识吸收需要过程,教师对后进生要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1)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2)

一、加强数学材料的实用性,让课堂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来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让学生拼-分-画-摆-说;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学习的数学知识与技巧,不但来自于轻松浅显的课堂,还来自于周围的生活实际。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实践,让课堂直观化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直观化。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强烈需求。例如:在教学《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得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一伸手就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师生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使课堂趣味化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货比三家》时,我利用了书上买文具的情境图,让几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售货员、淘气、笑笑,然后他们碰面开始了对话:……涉及到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淘气和笑笑根据同学们的建议,买到了自己满意的文具。同时,我利用学生的表演,处理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愉快地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合理化

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数学不但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会运用课堂的方法有意识地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使所学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用之于生活”。在这方面,教师要充分做到学生“用数学”的引导者、合作者。

例如,学了“统计知识、价格与购物计算、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测定后,我们要尽可能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把数学用之于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宽;量一量黑板、课桌、书本的长和宽;量一量家具的长和宽、爸爸妈妈的身高;测一测爸爸妈妈的体重;算一算逛街所购货物的价格等,在“用数学”中,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力,又使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五、创设和谐的交流空间,师生关系民主化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还要学会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如“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你说的这一点很有道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标新立意”和“闪光点”,及时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教”要服务于“学”。课堂小天地,学习大舞台,教学求方法,师生求发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懂得利用数学课堂提供的空间和舞台,充分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对应措施,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探索、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真正地领悟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不断地给自身“加油充电”,并将这些细节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六、联系生活,还数学生活味

教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提炼和抽象。小学生数学的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着低年级的孩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的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巧设练习,变单调为丰富多彩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地安排一些游戏的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学生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最终入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应注重所设题目的趣味性。在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即通过提问、扮演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难,力争使新知识当堂消化。

心理学的试验表明,刺激物的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变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练习效果进入最佳状态。

如教学“倍数和约数”时,老师拿出数字卡片说:“是2的倍数,2除外的同学请离开教室。”“有约数3,3除外的同学请离开教室。”……一直到只剩1和其他一些质数为止。这时,剩下的这些学生坐不住了,老师:问怎么办?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说既有约数1又是1的倍数的同学离开教室,我们就可以离开了。”这样练习设计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调节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的过程。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工夫。

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内驱和强化的作用,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寓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增强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营造快乐的教学情境,创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中用,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情景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做到师生融洽,情感交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3)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了多少年,很多老师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把它做到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但,只有教师把教育做扎实还不行,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就遇到了教育的麻烦事。

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重点是2~10的分成。因为是一年级的学生,光指望课堂上是进行不了多少的,特别是小组学习,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阶段,所以有些作业是放在课下家长协助进行的。从刚开始学习,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学具或者水果,每学一个数,都让孩子们在家里用学具或者水果分一分,并且在群里指导家长分完后说算式,并通过多次分成背下来。一个一个分的时候通过提问、抢答、找朋友等活动,发现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但还基本过关。等本单元结束后,再回过头来把所有的分成放在一起,完了完了,学生迷成了一锅粥,全班没有几个能背下来的。

本着“遇到问题,多从学生角度来思量:学生会怎么想呢?碰上难题,多去问问学生:孩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的原则,我走访了好多学生。

有些孩子说,学习新课时候,家长没有准备水果或者铅笔什么的,家里没有那么多,就没有分,上课分的时候也没有多记;有的学生说,家长天天忙,回来都九点多十点多,没有时间看孩子作业;有的说,家长说在学校老师会教的,在家不用分了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教育,而是家校一起努力,孩子才能变得更优秀。

我们的学校,情况比较特殊,今年接受的新生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子女,有些孩子外出打工,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带,他们根本就不识字,怎么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

以生为本,不是只有老师来完成,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完成!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4)

期末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复习时发现典型习题都练习好几遍了,检测时依然有孩子不会,这么多年来我积累的自信全送给这一届学生了,我都没有一点自信了。同一张测试的试卷,试卷偏深,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很失望!我和同年级的他校的孙老师联系,发现我们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差不是太多,这下心里稍稍安慰了一下。要知道孙老师班级的学生是全镇第二,而我们班的成绩是全镇倒数的。

今天我进入教室讲解试卷没有动怒,我深知,批评发怒根本没有用,有批评的时间还不如给孩子们鼓鼓劲,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现在复习期间全部上语数外了,再给老师打击打击,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学习了。

今天上午练习效果还可以,我找了一些典型习题给他们练,又进行了变式训练,因为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课程,也是很严谨的,多(或少)一个字这题的解题方法都将不一样的。所以在变式练习的过程中我强调孩子们一定要认真审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说真的,有时候面对练习多少遍依然不会的孩子,真的有种奔溃的感觉,她们有的数学原始成绩就是20分以内的,还有数学考2分,这样一群孩子真的是无法提高的,对于她们来说数学和英语就像是天书一样的不懂。你就是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所以我对她们说,上课认真听,多学一点是一点,课后可以问我或同学,不要放弃自己,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对照一下我的心情起伏,我的情绪里确实有这几种情况,现在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来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篇5)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

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三、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

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可能成绩还不够优秀),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26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