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得感悟简短

| 新华0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1

甘肃——【文科状元】

姓名:汪鉴

总分:620

毕业学校:西北师大附中

状元心得:避免死记硬背给学习带来枯燥和压力,享受增长和拥有知识的快乐。

吉林——【理科状元】

姓名:程思佳、徐劲松

总分:688

各科分数:语文133分、数学148分、英语142分,理综279分(程)语文122分、数学137分、英语144分,理综294分(徐)

毕业学校:吉林市第一中学

状元心得:主要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吃透所学知识。(“吃透”是国内绝大多数学生的软肋)

北京市——【理科状元】

姓名:李泰伯

总分:723分(含20分加分)

各科分数:语文:138数学:146英语:140理综:279

毕业学校:北京人大附中

状元心得:时间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是因为有兴趣和信念,学习充满动力。

贵州——【理科状元】

姓名:杨锦瑞

总分:718

各科分数:语文 134;数学 129;英语 143;理综 292;加民族分

毕业学校:遵义一中

状元心得:玩就好好得玩,学就好好得学。

吉林—— 【文科状元】

姓名:申佳颖

总分:653分(含少数民族加分)

各科分数:语文(汉)131分、数学129分、理科综合244分、外语135分、语文(朝)139分。

毕业学校:吉林延边一中

状元心得:综合素质很强的孩子,多才多艺,在同学中间很有人缘。

北京市——【文科状元】

姓名:齐肇楠

总分:685分(含10分加分)

各科分数:语文142数学142英语131文综260

毕业学校:北京5中

状元心得:其实老的学习方法最管用,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笔记。

宁夏——【文科状元】

姓名:张佳颖

总分:620分

各科分数:语文117,数学129,英语136,文综238

毕业学校:宁夏银川一中

状元心得:日常学习紧跟老师步伐,及时完成日常作业,注重基础知识。

宁夏——【理科状元】

姓名:范海霆

总分:667分

各科分数:语文130,数学139,英语141,理综257

毕业学校:宁夏银川一中

状元心得:老师精心的备课,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引导我们。

浙江——【文科状元】

姓名:钟隽仪

总分:725

各科分数:语文129,英语139,文综253,数学148,模块56

毕业学校:海盐元济中学

状元心得:学得很轻松,效率非常高,别人做一张试卷的时间,她可以做两张。

浙江——【理科状元】

姓名:李乐

总分:740

各科分数:语文118分,数学145分,英语135分,理综262分,自选模块60分,加分20分

毕业学校:镇海中学

状元心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应高三的节奏

甘肃【理科状元】

姓名:party仪

总分:685

毕业学校:西北师大附中

状元心得:打牢基础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一科特别出色,就要分清主次,主攻薄弱环节。

贵州——【文科状元】

姓名:江林晏

总分:660

各科分数:语文133分,数学109分,文综255分,英语143分,加分20分

毕业学校:贵阳一中

状元心得:高三复习的时候,会根据自己各科的水平来分配复习时间。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2

好久没流泪了!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的感慨。是的!我们好久都没流泪了。

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这是一片炽热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知识分子挥洒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大江东西。唯一共有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命运的不屈。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个高呼劳动人民万岁,劳动最光荣的年代。可是只有劳动改变不了中国的贫穷,只有劳动是满足不了中国一代青年的梦想的。

当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胫而走时,有一股小小的火苗开始蔓延,他在每个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读书,我要考大学,这个呼吁在那个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这么的突兀,这么的刺耳,可能吗?开始时是没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这句话,在那个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与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来风,当阿三抱着收音机出现在众人面前,当宣布恢复高考的声音从万里之外传来,这片火终于迎风而起,燃烧了着万亩北国的广土,这个冬天注定不平凡,这个1977注定改变这一群知识青年的命运,注定改变中国的命运。当这片火迎着北国的风熊熊燃起的时候,热血在这一刻霎时奔涌.

是的,他们要考试,他们要改变命运。没人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十一年的时间,不能;场长的反对,不能;恶劣的环境,不能;路途的辗转,不能。是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当场长舍不得他们抛下辛苦耕耘的农场而想法刁难的时候,他们一理抗争,不成,便绝食抵抗。他们是宁愿死去,也不愿与梦想隔绝的。 当拖拉机坏掉,当时间急迫,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用脚步丈量这抵达梦想之路。他们在雪中奔跑,在林间穿梭,一个跌倒,另一个拽起;一个倒下,一伙人把他托起.他们就这样狂奔,从黑夜奔向黎明,从现实奔向梦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强生想要读书,便去书库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书不成,反遭惩罚,然而,一句:这是你的包吗?让他没有白费力气,是的,这是一个这样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里留了几本书。是的,知识本就有着这种力量。

带着“历史--”的高帽的陈老师不远万里从上海赶到东北,冒着畏罪潜逃的风险,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复习资料给自己的女儿陈琼,可是却无法得到女儿的谅解,面对向他索要证明材料的愤怒的女儿,他显得那样的无奈与心痛,这是时代的罪过。为了帮助想要考试的孩子,他又应求冒充招生办的主任,最后又为了自己的女儿伪造了一张证明。这是一个父亲的力量——不顾一切。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顽固的场长老迟最终被这群孩子所感化,最终被这种渴求所感染。是的,当渴望改变命运的雄火燃起,当渴望梦想的灵魂翻山越岭,这便无所不及,无所不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灵魂终于破茧而出,我们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们的高考。我们或许曾经抱怨,高考这座大山压制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是的,1977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的高考依旧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我感谢高考,他让我走出了狭隘的农村,他让我拥有过那么多的激情与梦想,他让我曾度过了三年繁忙充实的岁月。曾经,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夺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岁月,但今天,回过头观望,才发现,那时有着太多的美丽,太多的憧憬。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3

“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影片讲述了一群因上山下乡而被耽误了11年领悟的知青在1977年---复出后,经历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变革使他们燃起了要回家乡,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体现了那时候知青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领悟的热情。

“高考1977”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励志电影,那些知青们为了能够高考并且透过它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也感染了剧场里的所有人。剧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为了追上火车发疯般的追赶那段深深感染了我。他们追得不知是火车啊,更是梦想,更是未来,而咱们此刻这一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教育设施好了,但是咱们对领悟的.热情却渐渐的缺少了。呢种为了理想而发奋打拼的精神不正是咱们却发的吗?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份对领悟的热情都不能少啊!

这次期中考试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复习是不够认真,不够专注,不够有拼劲!看了电影之后,我着实受到了教育,我决定领悟呢些知青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向着理想进发!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4

20_年高考已经渐行渐远,接踵而至的是各式各样学子们酬谢恩师的活动。我无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却有意在静谧的夜里细细回味三年高中生活的苦辣酸咸。

毋庸置疑,高中三年对于所有高中生来说,都是最为辛苦最为劳累的三年。日以继夜的埋头苦学,考验着每一位怀揣着大学梦的莘莘学子。无独有偶,我也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过着一种拼命三郎式的学习生活。但不知什么原因,每次考试名次,我都是从底下数,并且从不超过十位数。以至于我对“付出总有回报“这句经典名言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长期以往的学习打击,让我怠于学业。网吧,滑冰场是彼时的我时常出现的地方。高考,大学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赶巧学校那会儿又有很多的文艺活动。为了堂而皇之的逃课,我参加了每次的比赛。伴随着我各种荣誉证书的获得,是我文化课成绩的直线下降。直至名次不在下跌,坏孩子终于练成。

机遇总是不期而至,你能否慧眼独具果断地把握,将会影响你的一生。正当我准备混个毕业证,结束高中生活时,校领导推荐我去走影视高考这条路。出于无所谓的心理,我没有犹豫。但当我在试听的那几天中,我发现,那正是我的高考方式,正是我所适合的用艺术拼高考。

幸运女神总是令人捉摸不透。没有给我过硬的成绩,却给了我两位伯乐。让我用影视去放飞久已深藏的大学梦,去叩开新疆艺术学院的大门。

经历高考后令人窒息的漫长等待,当我较早地从三中领过录取通知书时。我知道,这其中凝结着太多第一影视老师们的苦心。没有邱老师、傅老师两位老师的悉心教诲,我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专科生,而我今天全国三十一所独立院校的录通知书更是天方夜谭!

在这里,一方面我衷心地感谢邱老师、傅老师两位恩师,一方面祝愿我的师弟师妹能再创辉煌,当然还有更多的考生在20_年高考中,喜跃龙门。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5

对于我这样一个所谓的九零后来说,1977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遥远到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出生,遥远到我们的父母都比现在的我们年轻。但是高考却是非常熟悉亲近的一件大事,毫不夸张地说六月七号八号上演的史诗级灾难大片年年都是票房冠军。由这样两个关键词组成的影片超越了时空。

那个年代的事离我们很远。站在高考路口前的我们有很多选择,有钱的砸银子出国,没钱的弃考,有点钱又有点希望的就继续奋战。高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人去深究。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更好的薪酬,或者什么都不为,只是对于这样的体制,我们已经被要求一定接受。从出生之后的第三年开始读书,读书,就为了高考。它究竟是个什么,让人失眠焦虑掉头发,不能恋爱旅游弹吉他。复读了一年又一年的学生麻木地写字计算,偶尔抬眼看一下墙上的倒计时,轻叹一口气。

所以,当七十年代的生活被还原到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的感动和震惊,都不是矫情。它们切肤地疼痛着。那是1977年,每一次浪奔浪流都充满了爱恨交织。十年--埋葬了亿计知识青年的锦绣前程,而是年中国面临何去何从成为矛盾纠缠的漩涡,各种纷繁问题中最关乎民族国运的,又恰好是如何对待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的严峻考验。于国,恢复高考是对中断太久的文化血脉一次迟来的延续,于人,便是芳华正在的青年人改变命运的一生中最珍贵的机会。

但是对于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人民来说也是矛盾的,要面对太多的不一样。喜欢这片土地,从来的时候的排斥,到现在接受它、爱惜它,一个个对朋友,对长辈的承诺,都是矛盾,对大城市的向往,对过去生活城市的怀念也都是矛盾的,每个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这个心里在老迟身上最能体现。他看似不是父亲,但是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在教育这些小青年们爱国的情操,但是他的父爱中又有点自私的成分,他想把他们都拢在身边,谁也不要离开,但是面对这些充满对外界渴望的年轻人,老迟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他们,帮张国强报名更是个很好的证明。老迟是个随身带公章的,这一点在最后帮陈琼写证明的时候成了很大的优点。在和招生办的人对话的时候的那段话说出了每个父亲的心声,面对假公章,问:“要是为了你孩子你会吗?”“我会。”“我也会。”两个人的回答都是斩钉截铁的,没有带一点的余地,没有丝毫的犹豫。导演在红色电影的框框架下依旧表现出了许多矛盾和希望绝望的交替。

在那个人民的意志不断在农田里消磨的年代,当一个改变生活的方式被宣告时,在青年人心中的悸动不断的在提醒他们,改变命运的时候来了。影片中燃烧的那场戏,是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渴望,对于新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是永不熄灭的欲望。那种蔓延就好像是当年人们对高考态度的积极响应,没有人会去忽略那个年代,那个出现了高考的年代。那是震撼的,是轰动的,是有关梦想的。从农场半夜出门,坐火车,赶火车,坐耕田机赶赴考场,一次又一次,磨练着年轻人的意志,赞颂着它们的决心。他们不顾一切地狂奔起来,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炽热的青春如此高高燃亮,就像收音机里传出“恢复高考”的同时,那把遍地茅草燎原的大火,势不可挡,是对人生最骄傲的赌注。

如果用现在对于高考的评价来评价1977年的高考,无疑是一种亵渎。农场的他们,曾为争取一个推荐大学名额不惜争相背上三百斤的米袋来证明自己的决意,高考的恢复,不仅仅是官方意义的开天辟地,而是对每一个普通人的尊重回归,他们终于有了选择人生的权利,纵然,这只是个开始。在《高考1977》中,我们也惊喜的发现,明目张胆的歌功颂德终于开始退场,取而代之以关注有血有肉、生命力浸透每一分每一秒时光轨迹的凡人堆,他们不是改变世界的英雄,却是改变自己的每一个将帅。

在去年六月八号的下午,我写完英语作文的最后一个单词,点上了句号,放下笔。内心的悲怆几乎就要喷涌而出。我的十八年,我的中学时代,我的彷徨焦灼的一年,我和数学的抗争,都被生硬地划上了句号。我不是什么英雄,不是将帅,我是一粒完成使命的棋子。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感动的拼搏的年代,我机械地做完了所有的试卷背完了所有的书。我只能通过电影来让自己知道,和记得。

记得1977年的大火。烧遍了整个神州大地。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年的高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功成名就的学子,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但同时也带给了无数学子两行清泪,所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学子泪。”高考结束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又有多少人掉下了桥。泪水和汗水并存,十数年的奋斗付之一炬。有人不甘心,打算从头再来,但是韶华易逝,又有多少个明年经得起蹉跎?总不能吊死在这棵弯脖树上吧,一年的等待,带来的仍是一个未知数,值得吗?因此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打掉牙往肚里咽,也学会了虚伪,学会了附势,学会了随波逐流,放弃了一些我们当初所谓的原则,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敢轻易去描绘未来,那些未知的以后不再是一种完美的向往,而是似漩涡般深不见底的恐惧。

其实,高考但是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高考没有成功并不是对你人生失败的宣判,哦不,也许“成功”这个词根本就不适合用于高考,而高考考得好也并不意味着你会从此鹏程万里,青云直上,一辈子衣食无忧。不要让高考成为自己的一种阻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的失败是不敢于去应对,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则可。高考不是绊脚石,而是你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的垫脚石,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负担。

放松心态,勇于应对,高考是道坎,但它绝不可能不可逾越,相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那么胜固欣然,败也该从容。相信自己,以一种无畏的态度去应对一切,就没有什么坎我们会过不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要再为自己的懦弱与懒惰费神去寻找逃脱的借口,也不要再为自己的挫折和艰难而产生毫无好处的怨言,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正如你不能决定你降临在这个世上一样,既来之则安之,高考是山,我们就要做移山的愚公,高考是海,我们就要做填海的精卫,应对高考,我们要大声的说,清华北大,宁有种乎?

堪堪十二载,十二载的寒窗苦读,这十二个年头我们不能白过,寒来暑往,我们低着头来回穿梭于校园和家之间,无暇顾及那静谧的夜色,又何尝见到我们放弃,纵使不值得,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有何在于最后的这几步路。楼兰就在前方等着我们去挥戈横扫,去驰骋笑傲。不管你愿不愿意,以何种目的,既然选取了这条路,便该要风雨兼程的走下去。

十二年中,从一季初走到一季末,我们失去的太多,但是我们本就明白,想要有得就必然有失,此刻该是我们收获的季节了。生如夏花般绚烂,死也要如秋叶般静美。为了梦想努力的去拼,我们得到的未来不会是一片空白,即便是遍体鳞伤。六月的骄阳烤不化我们铁打的心,鼓起勇气向前,一切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时光的深层,命运的迷途,需要我们自己去亲手涂抹,稚嫩的花朵在严霜的打击后会更加灿烂。仲夏,让我们携手并进,吾愿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7

文科622分 初见李瑞雪,她清秀的外表,温婉的举止,处处显露着文科女生特有的气质。李瑞雪家在山城区,家中有两个弟弟,作为姐姐的她是弟弟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在李瑞雪看来,三年高中时光,她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认真做笔记。

地理笔记为例,她的笔记本上除了有针对一些地理名词的文字解释,还有大量的图片,有的是从其他资料上剪下来贴上去的,有的是李瑞雪自己绘制的。“我把各种资料整理在一起,进行分类、整理、总结,一目了然,在我查阅的时候能够很快找到需要的内容,可以省时、有效、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李瑞雪说,地理笔记本上的知识点,不少是她收集之后“升级”加工改良过的,上面有详细的注释。

文科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这就需要不断重复,和遗忘作斗争。

李瑞雪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名为“分散整合记忆法”。

以地理中湖泊成因为例,李瑞雪把湖泊想象成一个大水坑,水坑由水和坑两部分组成,然后把水从哪儿来和坑形成的原因进行归纳,一个完整的知识树形图就在她的脑海中产生了。此外,李瑞雪还“研制”了备考卡片,她把在背诵和做题时遇到的疑惑点记录下来,做成一张赟张赟掌心大小的小卡片,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反复翻阅,到高考前,她已经拥有厚厚一沓卡片了。

如何克服压抑、紧张赟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在高考数学开考后,李瑞雪并没有急于动笔,而是深呼吸使自己放松下来,考试中间,她几次用考场镇静操调整情绪。

积累素材 找准方法 张赟19岁 文科613分

张赟赟说:“努力就不会缺少回报,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她的家在滑县,她以613分的成绩成为我市文科第三名。三年前,邻居开车带孩子到鹤壁高中参加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张赟便乘车到鹤壁一起参加了考试,之后便成为了鹤壁高中的一名学生。

张赟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了答对语文考试中的成语题。

在高考前的最后100天时间里,她看完了近1000页的成语词典。张赟的家里有很多作文书,每晚睡觉前她总要翻看几页,丰富的作文阅读量对于高考作文的理解很有帮助。张赟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练手,运用当周积累的作文素材,以免考试时生疏,不知所措。

张赟认为,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学好英语是比较简单的。

她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英语作文写作能力,从高三开始,她每天练习一张赟手写印刷体,让自己笔下的每个英文字母都非常美丽。“我觉得英语前面的考题以选择为主,能拉开分数的就是英语作文,所以高考时我留了一个小时写英语作文。”张赟说。

学习文科自然离不开背诵,有一套自己的记忆方法固然重要,但一些固定的知识点也需要死记硬背来加强。同时,多做题,培养题感也必不可少。张赟介绍,做政治和历史的选择题不要先看选项,我一般是用手挡住选项,思考后再进行选择,避免先入为主。”

高考前一天去看考场,在张赟看来非常有必要。

提前一天在考场中感受考试氛围有助于考生减少紧张赟情绪,加快做题速度,“看考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考试用的桌椅有些晃动,我告诉自己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内心接受现有的考试环境远比不停抱怨,影响情绪要好。”张赟说。

认真努力心态平稳 秦杨 20岁 文科620分

1994年出生的秦杨,比今年参加高考的多数同学都要大一两岁。他是一名复读生,不甘于去年506分的高考成绩,用了一年的时间卧薪尝胆,今年考出了620分的好成绩,成为我市文科第二名。

在复读的一年时间里,他每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时间。

秦杨的文综去年考了160分,今年考了246分,有了86分的大幅提升,秦杨认为这得益于他每天必看课本的好习惯。

“政治、历史、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又多又碎,但必须牢记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秦杨说,他每天都要翻看文综的课本,粗看章节串知识,精看内容记细节。“只看不练也不行,我会每天做《5年高考3年模拟(上)》的试题,认真琢磨高考考题的出题角度。”一年来,这本复习资料不知道被秦杨翻了多少遍。

文科考试,干净的卷面、漂亮的字迹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有利。

秦杨说,文科考生在答题时忌讳一长段从头写到尾,一定要条目清楚、语言规范,在段与段之间保留适当空隙。

“仔细是一种能力。”秦杨说,为了积累成语,他会把平时遇到的成语记录下来,查看词典后进行记忆,保存在脑海中的内容尽量与规范解释保持一致。

谈到高考作文写作,秦杨选择了开门见山直接点题,“首先保证不跑题。”秦杨介绍,高考作文最好不要过于隐晦,改卷老师不会有过多的时间揣测考生用意,“应试类作文有一定的技巧,优美的开头,好的结尾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

秦杨非常注重英语单词的积累,最喜欢英语阅读理解。

通过有趣的英文短文,不仅能增加阅读量,还可提升理解能力。高考复习前期,秦杨逐词逐句阅读,查字典读懂句意,后来开始练习,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章找答案。由于秦杨大量的单词积累,一些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他可以在查看4个选项后很快推测出答案。

除了上述学习和考试方法,秦杨认为自己一年100多分的提升和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复读的一年时间里,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早晨5∶10起床,5∶35骑车出门,一般5∶50进教室开始背书,每节课的复习内容我都能够合理安排。”

高考心得感悟简短篇8

看了六集的《高考》视频,看过后深有感触。

一、二集是讲述毛坦厂中学的日与夜

安徽毛坦厂中学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高中,学校位于安徽省的一个小镇上,每年都会有上万名学生参加高考,他们中的三分之二是高考复读生,这里常年租住着数万名陪读家长,她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和西部城镇,小镇和学校形成了一个高考镇 ,孩子成了他们生活中的全部。

2014年1月10日,星期六,距离考试还有140天,中午,陪读家长把饭送到校门外,学生的吃饭时间约为10分钟。

吴俊是毛坦厂中学的保安队长,他说:从他爷爷到他这一辈家里没有一个大学生,所以他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孩子几乎成了所有家长最后的希望。校外陪读家长等待午时才能放学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高考才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才可以改变现有的生活。

程老师说:拯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拯救一个家庭,只希望她们这一代可以比他们的父母过的好一些!2014年高考这天,孩子们迎来了他们一生当中的巨大考验,考场外挤满了家长,门外的家长似乎比孩子更加紧张,这一刻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代表着一次考试,更意味着孩子和家长的梦想和三年来的艰辛努力。

20天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家长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感动的流泪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为了孩子实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了,孩子终于不负众望的完成了他们共同的梦想,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孩子和家长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我非常喜欢视频中老师的一段话:

很多人怎么讲呢,受了毛中的惠,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就是刚才有人说,毛中灭杀人性,但是大部分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没有苦难,这样人就是温室里的花朵,他禁不住风吹雨打,你将来到社会上,谁能把你当公主,谁能把你当王子,你在家是公主啊?你在家是王子啊?你到社会上,社会很残酷,社会是残酷的!今天不是人,明天人上人,我就觉得,人生必须要经历一些苦难,毛中就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苦难的课堂,高考成功了,家长乐了,孩子找上好工作了,成立一个好家庭了,有什么不好呢?毛中何罪之有?谁请你到毛中来的,在你没来毛中之前,你就知道毛中很恐怖,为什么还把孩子往恐怖的学校带?磨出雪亮的钢刀,冲向隐形的战场。金榜题名,舍我其谁。(第二集20分钟之后讲话)

比起他们,我们是不是轻松了很多、幸福了很多呢?

第三集久牵的孩子

是回到家乡参加高考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留与不留成了孩子们最大的难题, 在纪录片中一部分的人选择了留下,一旦选择了留下来就要接受没有大学文凭的待遇,想要改变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无论怎么选择都无法逃避高考的压力,只是大城市多了一些我们想要的机遇和更好的生活,他们努力的寻找着共同的出路,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和父母的期望 ,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第四集讲述了大山里的孩子

中国有太多太多像她一样在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才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才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走出大山才是改变现有生活的唯一方式,纪录片中的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而她的叔叔婶婶则是善良,朴实的人,为了侄女儿的学费,卖掉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只为了他的侄女将来能够过上好的生活,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即便是亲生父母所做的也不过如此吧。

片尾,奶奶没能等到孙女的寒假便因病去世了,老人家用自己的信念强撑到了最后,只是为了听到孙女考上大学的消息,当大学考上了,又还有什么可以支撑她活下去呢!我所感动的是生活的苦难,艰难的等候,令人震撼的亲情。

第五集留学大潮

2014年中国有45万人选择出国留学,人们俗称留学考试为洋高考,俨然这又是另外一种高考同样是奋斗和追求潮流汹涌,我们关注高考,也把目光投注在那些转身离去的身影,自费留学欧美。

4年的经济成本大约需要150万人民币,可是文化和心理上的准备却无法衡量,很多人早早选择了国际学校,期待为将来的国外生活做好准备,在这些国际学校里,中文课渐渐边缘化。

这一集我没有仔细看,因为这个成本就是我现在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

最后一集论述了校长的选择

或许是记录片的重点,教育的改革,这里采用了两个高中做对比,一个是河北精中,一个是北大附中,精中代表了像毛坦厂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他面对的教育资源有限,只能按照现在现有的模式去改革,而北大附中则是代表了那些教育资源优越的高中,他们能做到的则是更多的选择,在各个方面做出改革。但最主要的应该是对两所学校教育的认可。

看完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拼命!也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更懂得对于我们普通家庭,只有学习才是改变现有生活的唯一方式,也只有学习才可以给予你以后更好的生活。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或许明天是美好的,但很多人已经倒在今天。

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并不拥挤,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让我们用今日的努力拼搏,换取明日的惊涛骇浪,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吧!

38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