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读书心得 >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

| 新华0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精选6篇)

写心得可以记录下当时学习或工作的心情、困难、收获等,有助于以后回顾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供大家参考。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篇1

总是开着25瓦的小台灯,在深沉的夜幕中完成作业。早上醒来,虽是短发却依然缠绕成死结,从梦境中爬出来的身体如同走出泳池,在一瞬间感觉到史无前例的地心引力,身体沉重。每一天穿过同样的马路,眼前交错着挂满晾干的晒洗衣服,椭圆小巧的报刊亭,公交车顶着不一样的数字,他们的轨迹在城市交错出繁复的划痕。

这是我生活的世界,忙忙碌碌,却不明白为谁而活着。直到某一天,我翻开史铁生散文集,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那一篇小说《命若琴弦》,以往读了很多遍,这次却获得了新的感受,突然感觉到为自我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老瞎子说:“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两个一老一少的瞎子,每人拿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说书为生。老瞎子期望有生之年能够弹断一千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好自我的眼睛,好亲眼看这完美的世界。而小瞎子则期望能与自我心爱的姑娘在一齐。

二人抱着完美的梦想,揣着完美的向往,直到老瞎子弹断了那一千根弦。可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瞬间,一切都破灭了,一切完美的向往都消失不见了。而小瞎子也因为心爱的姑娘远嫁他方而心疼不已。为了让渴望光明的小瞎子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老瞎子把师傅的空白的药方封进了小瞎子琴的琴槽里,就如当年师傅告诉老瞎子一样,老瞎子让小瞎子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再取出药方治好自我的眼睛。这善意的谎言,这虚假的目标,这渴望光明的动力,给予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生活的勇气。

800—1000—1200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期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明白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史铁生为老瞎子和小瞎子设计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可却又不让他们去实现。因为实现,等于破灭。可破灭,终究还是破灭,它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样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他应当做到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此刻的我们,更需要这样一张白纸,更需要这样一种追求,需要这些来给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努力去拼搏,拉直自我心中的那根弦,才能更稳健地奔向远方。

此刻我才明白了自我要为谁而活着。因为父母,我必须活下去;因为朋友,我能够活下去;因为那些未曾谋面的芸芸众生,证明我活下去;因为自我,我要以坚强的姿态活下去。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让我们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掩卷沉思,这样一句话已铭记在心:“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篇2

今天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将——蓝玉。主要写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发起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不断骚扰明朝的边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蓝玉在历次正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蓝玉是安徽远定人,是常遇春的内弟。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比任何人差。这次远征无疑给蓝玉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玉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主帅自然是冯胜。蓝玉来辽东击破了庆州的重兵把守,纳哈出率二十万队伍投降明军。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带兵远征北元,脱古思帖木儿丢下队伍逃走,元军投降,北元灭亡。

好词:明目张胆、朝思暮想、百般无奈、无处不在、瓦解、震慑、洋洋得意、狰狞、凶神恶煞、不共戴天。

我欣赏的句子有:“其实他采取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被逼得搬了家,亲戚都被拉去吃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这些明军士兵用恶狼般的眼神看着他,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还大声呼喊,很快,更多的明军士兵围拢了来他们一看珍稀动物似的眼神注视着他。他很荣幸的成为第一个俘虏。”

实现理想之后的蓝玉任意妄为,让朱元璋再次挥动屠刀。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篇3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____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篇4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惊诧的。“名医”居然对临之将死的人说“不要紧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却仍然提笔写下百元的药方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旧很客气地送他出门。鲁迅前辈真的是很伟大,所以,我便要推翻第二段对网站上的事发表的观点了。

从这篇文章——根据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鲁迅前辈不是那种使劲骂的人,我觉得,他只是通过大量的讽刺而让人们认识自己的错误,例如这个事件,骂了么?找不到骂人的词语。所以,鲁迅前辈是那种很厉害的人——批判家(好像是这个词),用俗话说,就是骂人不带脏字,不过,鲁迅先生比这还高一些,他是为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于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后的风尘里鞠躬了。“名医”的贪财便如山峰般“屹立”。接下来,就是“名医”用大量杂乱的药治了鲁迅前辈的父亲两年,没有医好,就介绍别人来医治。“名医”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为了保全名声不顾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叹气。不过,这种人值得为他叹气么?算了。也许,这位才是名医。可惜,这位又是“名医”。依我看来,他满脑子装的不是学问,而是借口。尤其是最后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医能疫病,不能医命,对不对”,好小子,有一个推卸责任的泥鳅,居然还有颜面问“对不对?”再看看他们用的药: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看到这里,我已经快说不出话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样扑哧扑哧地大口地喘气。

鲁迅似乎就是在呐喊着,对当时封建、的社会作批判!而现实社会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对于社会上游荡、坑蒙拐骗、我们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并从小懂得追求真理、学会揭穿丑恶事物的本质、辨明是非,并呼吁大家、广泛宣传、共同促进精神文明的时代进步!鲁迅前辈,真的是一个很难得的人。对于他的文学功底,不是我最钦佩的;而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和满怀为国的火红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鲁迅前辈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个平常的人,他不愿在沉默中死去,而愿意在沉默中爆发。他像一道雷鸣闪电,炸醒了沉睡的人们,震惊了后人的我们。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篇5

最近买的书里出现了一本《我们仨》,我反应了一段时间才确信自己早就读过。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的,因为读的贪快了,所以对内容的印象就不太强烈。何况杨绛先生晚年的笔调如此散淡。后来读她的《干校六记》也是这样的况味,你想,要把那段蹲牛棚的日子写出点《浮生六记》的闲散来是要如何的豁达。我更早读的是她的《洗澡》,几乎与《围城》是姊妹篇,当时只觉得杨绛与钱锺书当真是天生的一对。愚夫愚妇是羡慕不来的。

我记得《我们仨》一版出来的时候十分畅销,我正在念高二,我的历史老师李舒酷爱阅读,她最先从席殊书屋买来推荐给我。我当时还嫌此书太过畅销——我向来不读畅销书。后来此书降温了,降温以后才能看出来究竟是不是经典。我想我是太年轻了,我若是老了再看这书,一定泣不成声。如今再翻看,隔了五六年了,激起的情感就不大一样了。

开头一句:“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这就是人生了。结尾如泣如诉,真有明代散文的功力: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的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中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心得体会怎么写散文篇6

《朱自清散文集》——是伴我走过这个暑假的“好朋友”,我非常喜爱读它。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散文集,朱自清先生的情感凭着文字在书中流淌,让我觉得散文就像是一篇篇情感的记录,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看《匆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燕子飞走了有飞回来的时候。但是,只有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了。“今天、明天和昨天”,时间在慢慢的流逝,可见它是多么的匆匆啊。看着文章里时间从饭桌上溜走,在洗手的时候,从水盆里流逝,让我想到自己的时间也在不经意间流逝,这多么可怕!最可怕的是,我在学校里课间休息和同学玩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时候、在家里偶尔会拿起平板电脑玩游戏消磨时间的时候,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时间走得那样的悄无声息,又是那样的如箭如梭。时间都去哪里了?我知道,时间犹如生命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利用好每一分钟,珍惜每一天,做好时间的小主人。

《背影》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感激,这是一篇记事的回忆散文,叙述了:朱自清先生离开南京到北京读大学,父亲送他去火车站照顾他上车并给他买橘子,在火车站月台爬上爬下时的动作和背影,此时的儿子感觉到了父亲的伟大,

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来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付出,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敬佩和怀念。读完后我想想自己,每天清晨做好早饭的妈妈来到我床前叫醒我的时候,我总是那么的无奈和抱怨,每天晚上在灯下、在桌前陪伴在我身旁还是我那和蔼可亲的妈妈,我却感觉不到什么,难道要等父母离去的时候,才明白他们那份无私、伟大的爱吗?

书中的字里行间中,我体会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真情实感,更让我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这本书是我永远的朋友,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细细品味!

43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