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书心得精选5篇

| 陈惠21147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孟子》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孟子》读书心得精选5篇

《孟子》读书心得1

在孟子一派高蹈的道德主义游扬雄肆之下,田辟疆先生终于被“就其所欲,引归正路”的诱导之法给厌腻了,按捺不住,玩了一把“无厘头”,堵住自认为司先天教化之职的孟轲之嘴。以至说出“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这等不入大雅之堂的野狐禅论,无稽荒谬之谈,有损世道人心的形象自此确立,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一个活生生的“痞气市侩”形象由纸端昭然若揭,让人在感叹其锥处囊中之余,更加在对比衬托中歆羡孟子的傲岸雄逸,噫,此等真君子,不愧人中之龙也,怀才不遇,何其叹哉!

然而,对于批判齐宣王的整合工作,却不是我等讲求精神独立的读书人所稀罕的。我所关注的事情,是通过浩浩巍巍的社会时代背景,与人物的身份立场、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说话者一字、一叹中所蕴含的心理动机,从而发掘出齐宣王据有此等言语的精神、情感内涵。一言以蔽之,由表及里,细处落墨,由“顾左右而言他”中发掘出人性的微妙点滴。

首先可以观照一下齐地的文化风俗。古代齐国的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黄河,南有泰山,北至无棣水,大约相当于今之山东半岛,唐后称登、莱二洲。孕育在海洋沿岸的齐国,在借鉴中原文明的周礼同时,更较多的保留了东夷人的习俗,盛行厚葬之风,注重礼乐陶冶与潜移默化,传统礼乐意识的淡薄和市井娱乐功能的标扬,移风易俗且彰显了泱泱大国的地方风范。“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崇尚武勇、矜于功名、舒缓阔达的性格便镶嵌进齐人的骨髓。

此等文化土壤孕育下的齐宣王自然与时代环境珠联璧合,与强调道德性的鲁文化相迥异,自将本能之动物性倾泻在武力征伐之上,怀有的是智者以霸道术势问鼎中原、图谋天下的宏愿。天生的立场、价值取向就与孟子拉开了界限,在势同水火、诸侯雄起并立的巅峰对决时代,讲究仁义、心性的学说根本满足不了霸术统治者所向披靡的意志倾向。所谓“以大事小”的仁者道德学说又岂能阻挡其蠢蠢欲动的扩张心灵。“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此“天”自然并非单纯意义的上天,而包括人事的斟酌——仁厚迂阔的涵养精神在内。齐宣王虽有从善如流的领导风度,眉心微微一蹙,此间不耐,已在“大哉言矣”中毕现无疑。“寡人有疾,寡人好勇”,便是深受齐文化熏陶的齐宣王抛出的一个撒手锏,潜台词兴许是,你个老朽,暂时歇歇吧,听你唠叨此等迂腐无当之言语,未若传召宫廷乐师三千。不想孟子滔滔不绝,因势利导,表面顺势随波,实则纵横捭阖之中,早已进入王道仁政之教化——心智一轱辘间便偷换了概念。

后来的一番对话,就更有意思了。一招太极拳,顿时又被孟子的一番狡猾高妙化为无形。在孟子要求他怜恤鳏寡孤独之时,这可了不得,抚恤费还得出自自家腰包,有损国力之外换来的不过仁义虚名,心痛淋漓之余还不利于开疆辟壤、一马平川夺取至尊天下。“寡人好货”,所隐含的是掠夺财富的个人欲望,以及运筹帷幄的功利心理追求。此时的他就像杂货铺的老板一样,将点滴怀揣在怀,唯恐神偷手掠去也。

而当孟子“夸夸其谈”,希冀齐宣王以一人之心推千万人之心善待百姓之时,杀手锏再度甩出来了,估计他此时眼波流转,对着馊朽老头眨巴了一下眼,“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哈哈,你这满口不离纲常伦理、藏富于民的正人君子,心理防线该当被寡人彻底击垮了吧?读文至此,忍俊不禁,千古悠悠,碧落黄泉,如此率真可爱的王侯似乎只能是“天上有一、世间无双”了吧,无厘头的“痞气”之下,埋藏着的是好勇尚义的真性情啊,“声色货利”,本是人性追逐的华丽丽,也是实现社会文明化的物质载体。只有在海洋化文明充裕的齐国地带,才有冲破主流道德藩篱的任真之语。试问古往今来,谁人不好色?除去心智一片混沌微茫的懵懂之徒,亦或一脉僧侣超脱的无嗅无欲,“食色,性也”,也算作是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人云,齐宣王娶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丑女钟无盐为后,焉有好色之理?小子言曰:非也,非也。大多数情况下,齐宣王乃理智尤佳、分毫不差之辈,娶钟无盐主要基于敬重爱惜之心理,齐国的象征、符号也好,田辟疆的导师、心腹、贤内助也罢,端的是雄起奋进之心,而非任情任性之倾慕,而“好色”一项,该当与后者挂钩,自不像“好德”一般,出于后天排除本能消极性的理智追求。人是性灵的尤物,为了齐宣王娶钟无盐的“佳绩”,而为其“好色”言语作开脱别解,实是舍本逐末,诬蔑了古人的一番纯粹性也。“没有情欲,世间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成功”,黑格尔如是言语。特洛伊战争为的还是一个“色”字,归根结底。只不过“情欲”的境界高于赤裸裸的好色之欲罢了,然而两者绝然不可分。不做作、不推卸、敢于不回避内心的原始欲望,正是齐宣王的出类拔俗之处,爱好文艺音乐的他在某种程度上也算个性情中人,而性情中人的原则之一便是不愿以缰辔之束套,夺分背交颈之逸足的欢喜。

齐宣王其实未尝不认识到自己的本性,缺陷是无法抗拒的存在,遵从的自不是亚圣人的生命逻辑。他似乎也知道“人欲”潜伏的危机性与存在的不可救药性,然而“好勇”、“好货”,必然是推动其在逐鹿中开阖迂回的强劲精神力量,“好色”一说,更是根深蒂固、不可磨灭的“劣根性”。孟子擅长在迂回有致中布置一番仁义心性的大图景,对于此番不言而喻的理想主义演说词,齐宣王亦不过是无政治必要时定然封存闲置而已。

《孟子》读书心得2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子》读书心得3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作为一名教师,有一颗仁义之心对学生太重要了。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他仍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这种精神难能可贵,非常人能做的。

《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既使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天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加在一个人身上,一切顺其自然,随缘就好。

所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做多了无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无所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宁静胸怀。贪多无厌终究会一事无成,甚至有些人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有舍才有得,学会放下,才拿得起。

“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更是我们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所要传承的文化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做到这些才是一个道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一张能言的嘴上,而在一颗向善的心里。人生之光,是一颗宽容的心;岁月之好,是一份随缘的爱。懂得,才会不怨、不恨、不燥。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愿我们不忘初心!

《孟子》读书心得4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读书心得5

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读书心得精选5篇相关文章: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读书心得体会500字精选优秀范文5篇

《做人与做事》读书心得精选5篇

最新孟母三迁读后感5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假期读书心得感悟精选范文5篇

《左传》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艾青诗选》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800字

《艾青诗选》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600字

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