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个人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900字

| 小扬21147

我对书里舍己为人的英雄深深敬畏着,发自内心痛恨那些卑鄙无耻的坏蛋。从书中,我读到了勤劳善良与正义,也读到了历史的兴衰与人间的不平。是熏陶,是感染,更是教诲。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2021个人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900字

更多的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下方↓↓↓

※2021红色家书个人阅读心得体会800字※

※2021红色家书读书的个人心得体会800字※

※2021红色家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800字※

※2021红色家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600字※

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通过开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推陈出新,旁征博引,别开生面,思想性强,一经推出就引起强烈共鸣。笔者作为《红色家书》的一名忠实读者,对此深有感触。抚今追昔,钩沉史海,笔者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青山无言抱丰碑”。《红色家书》系列专访最让人惊讶的是,一大代表“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1928年,何叔衡远赴莫斯科,在苏期间写给儿子何新九多封家书,其中一封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对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成为何门重要家训。现在,何叔衡的后裔,虽然大部分进城务工,但身份还是杓子冲村的村民,可以说何家第二、三、四代后人,三代务农。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左权曾在家书中写道。1942年5月,日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 “大扫荡”,妄图合击消灭我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为保护北方局、保护八路军总部机关、保护老百姓,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中弹,血洒太行。“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毛泽民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时,管着中央苏区的‘钱袋子’。但他从不搞特殊化,不乱花公家一分钱,即便是毛泽东来银行视察工作,也是按照普通的伙食标准配给。”毛泽民的外孙曹耘山这样回忆。他认为,“越是在物质富裕的时代,越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他与共和国同龄, 1979年,他率领一个营参加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续写了红色家史。他的母亲毛远志,在几十年的人生路上,遵照毛泽东的嘱咐:“做任何事情,不要打父辈的旗号,要靠组织、靠群众、靠自己”,她甚至隐姓埋名,对外交往时自称“阮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的遗孤夏芸回忆说,这是谢觉哉同志1960年到长沙看望母亲郑家钧时当场题写的,表达了他对亲密战友的怀念。“千里赤云寄相思”。后来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云,意为红色的云彩,那是父亲在她刚出世时给她取的名字。经毛主席做媒,父亲和母亲在1926年结婚,当时战友送了一副“世间惟有家钧好,天下谁比明翰强”的对联。后来,得知丈夫遇难,郑家钧极悲痛,写诗祭夫:“不存白骨精神在,革命还有后来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纵观《红色家书》系列专访,亮点频频,新意迭出。诸如,焦裕禄“当人民的孝顺儿子”; 袁国平“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服务”;陈潭秋“受命于危难之时”视死如归;周恩来胸前一直挂着“为人民服务”的胸牌,“不搞特权,不留骨灰”等等,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然而,反观当下,少数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与革命先辈的伟大风范形成巨大反差。在新形势下,一些人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物欲横流,信念动摇,丧失根本,“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烧香拜佛,抽签打卦,迷信风水,走火入魔,甚至“一边烧香拜佛,一边”,美其名曰:“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让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受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党亡政息的影响,一些党员产生信仰危机,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发展规律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那么,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宏大命题,要想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学”,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看家本领”。俗话说,“认识能力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自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通向胜利之门的钥匙。”“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只有认真看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夯实理想信念基石。在当下,不但要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尤其要学好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学好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二是要“干”,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干事。共产主义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共产主义就在现实中,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是在为共产主义大厦增砖添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理想,必须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方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三是要“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出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改革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夯实信念基石,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夺取新胜利,不断增强政治自信。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习近平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新形势下,继承先辈遗志,争取更大光荣,广大读者希望《红色家书》栏目办得更好,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加油。

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2

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读完这封家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家书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在大革命时期,一位母亲为了革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满3岁的幼儿。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思念幼儿的点点滴滴。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到了浓烈的母爱和一丝丝的无奈。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为了更多孩子得到母爱,她放弃了自己的孩子。这时多么崇高的一种爱。在品读中深刻体会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天底下母爱是最细致、最无私、最易体会到的。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怎样对待我们的学生, 我不由想起老师的爱犹如母亲般的爱这句话。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可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师爱,师德无从谈起。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则问题。“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让我们学习革命先烈,好好爱自己的“孩子”。

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3

在浩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种精神可以跨越时空接续传承,总有一股力量可以直抵人心催人奋进。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革命先烈们用献血染红的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着这种精神与力量。3月底,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在井冈山调研时,就被这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感动得动情落泪、彻夜难眠,以至于发出“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我想,红色家书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应该引起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灵共鸣。

诵读红色家书,感受到的是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本为一体,当狼烟四起、国家濒临危急存亡之际,胸怀国家、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成为每一位有志之士的自觉追求,他们用生命与鲜血践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誓言。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当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川军将士抱定必死的信念奔赴抗战前线,临行前纷纷预留遗嘱,誓死报国,傅常也挥笔给妻儿留下一封家信,权当遗书,虽只有短短三十一个字,但却字字铿锵、荡气回肠,充分体现了傅常殒身不恤、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

郝梦龄在给妻子剧纫秋的信中写道:“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为争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表达了誓死抗战、血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彰显了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的家国情怀,这封信写成后的第六天,郝梦龄壮烈殉国,用献血和生命了践行了他的誓言。

诵读红色家书,感受到的是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从古至今,为国家抛洒热血的坚定信念始终深深烙刻在每位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的信仰,“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是文天祥的信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信仰。“信仰”的力量,仰之弥高,历久弥坚。

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正是因为有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无数革命先烈们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成功、中国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未竟的事业一定有人能继承,他们前仆后继、义无反顾,用生命和献血捍卫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陈觉烈士在遗书中说:“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夏明翰的绝命诗。

“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伟大的”,在写给叔父左铭三的家书中,左权用掷地有声的话语,抒发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不渝奋斗的远大抱负,左权毕生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当左权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血洒太行、壮烈殉国,时年仅37岁。

诵读红色家书,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们对骨肉至亲的浓浓关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通讯极不发达的革命战争年代,家书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抒发感情、吐露心声的载体。红色家书里真正动人至深的,并非优美的文字,而是隐含其中的真情实感,革命先烈们在家书中流露出来的对骨肉亲人的浓厚感情,读来催人泪下,令人刻骨铭心。“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林觉民的《与妻书》用最深情的文字,谱就一阕痛彻心扉的千古绝唱,向世界告白,向挚爱的人告别,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处处真情,缠绵悱恻又充满正气。

当山河破碎、家国遭难时,革命先烈们深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道理,只能舍小家、保大家,舍小爱,全大爱,把对家人的感情暂时搁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刘宗歆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多少人被枪杀了,多少财产土地被毁灭劫去了,难道我个人的生命还过分的重视”,他暂时搁置儿女情长,义无反顾选择到抗战最前线,显示出以身许国、保家为国的崇高品质。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无数热血青年选择到陕北去,王传馥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给父母信中写道:“相信那里能够造就我,报效国家。时间不允许我得到爸妈的允许而行,但我想是不需要的,一定允许的……也许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爸妈不必伤心,我以爸妈之爱来爱大众,爸妈是喜欢的。”表现了王传馥将对父母之爱升格为对天下国家之爱的人间大爱和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操。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红色家书里,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有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信念……是革命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常读常新。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涵养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烈遗志,完成未竟事业,砥砺前进,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继续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4

近日,有领导向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我怀着崇敬之情阅读了《红色家书》,竟不能自已徒然泪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烈在战乱年代留下饱含深情的墨笔和背后的动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

一封封家书中,有对父母“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的牵挂,有对妻子“我用全部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的愧疚,有对子女“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的叮嘱,有对亲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的安慰……真豪杰未必无情,革命先烈对亲人挚友的真情流露,却没有悲天怜人的伤感,在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的——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必胜信念。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从容不迫,“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群众利益而牺牲”,这是舍小义就大义的家国情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产主义者锤炼出的坚定信仰。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现如今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家书为镜,从民族脊梁的呐喊中坚定信仰,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党。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无数仁人志士对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唯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富强,新时代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对党的宗旨、主义和理想深信不疑,对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坚定贯彻。二要一心为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定是非,沉下身子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三要心存敬畏。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复杂的社会中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知道红线在哪里,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什么人不可交,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敬畏党纪国法的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人。 读红色家书,补精神之“钙”。一封封家书中,充满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饱含着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魂”。家书的背后却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他们有时刻牵挂的亲人,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种铁骨柔情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爱”。在他们面前,“魂”始终放在首位,“爱”放在其次,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小家”,甚至牺牲生命。作为教师,这种“魂与爱”就是我们的师德师风,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通过师魂与师爱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亲其师”,最终“信其道”。面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是中职教育的守卫者、一线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学习和缅怀革命先烈,用“魂与爱”真心善待每位“孩子”,为职教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5

《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六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带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在近百封红色家书中,读来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历尽艰险才送达家人手中。尽管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书中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党员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900字相关文章: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感悟800字5篇

红色家书个人阅读心得体会800字5篇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700字5篇

学生红色教育心得体会900字5篇

学生红色教育个人心得体会900字5篇

党员读_故事心得体会800字5篇

党员读_读书心得体会800字5篇

党员读经典_心得体会800字5篇

个人品读红色家书的心得范文大全

品读《红色家书》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6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