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10篇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10篇

| 福萍0

2023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10篇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怎样写?在心得体会当中,我们能够记录自己的感想以及在各方面的感悟,对于个人的觉悟和思想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相关内容。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10篇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1

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行庄严的悼念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愿和平永驻。悼念缅怀是为了铭记,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一天,不忘这段悲痛历史,永葆“爱国之心”“团结之心”“必胜之心”,担起时代重任,扛起时代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永葆“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亿万中华儿女发扬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挺立起了中国人民的英雄脊梁。历史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动力,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支撑,贫弱的中国不可能赢得胜利。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异化,更不能丢。战争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强敌,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换来和平;和平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葆“爱国之心”,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干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默默付出、锐意进取,用实打实的行动砥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永葆“团结之心”,汇聚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战斗在最前线,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为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人民是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只有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才能真正筑成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团结这一制胜法宝,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以“团结之心”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永葆“必胜之心”,践行斗争精神。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精神,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有的面临死亡威胁仍从容赴死,有的血染疆场、九死未悔,有的不畏强敌、血战到底,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都没有过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迎接多大的挑战,都必须永葆“必胜之心”,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妥协、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奋进、直至取得最终胜利。要把锻造过硬斗争本领作为赢得胜利的“关键招”,主动在急难险重一线、为民服务实践中经受斗争锻炼,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走好新的长征路。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在泱泱中华大地,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彼时的南京城,血流成河、哀鸿遍野,烟波浩渺的古都南京在朝夕间被刽子手“屠”为人间炼狱。那是屈辱、令人愤恨的历史,是所有中华儿女不能忘、不敢忘的历史。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铭记历史,悼念逝者。

国之殇,以国之名,悼念逝者。在没有法定的国家公祭日之前,也有一些群众在12月13日这天以自己的方式悼念逝者,但这种悼念是自发的,不具有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一国领土内,将一个日子确定为法定的国家公祭日,实则是以法律明文规定,一国公民在这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这些行为都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证。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彰显了我们国家以国之名,铭记历史、悼念逝者的决心。千年金陵,浴火重生、生生不息,如今巍峨庄严、秀美多姿。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延续仇恨,而是要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容忘,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总会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勾起人民的回忆、引起人民的反思。抗战时期,面对日军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从未害怕退缩、放弃抵抗,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长城,赶走侵略者,赢得了胜利。80、90后一代,童年时,可能听过战争亲历者讲述的红色故事,成年后,或许还听过老党员的__教育课。随着战争亲历者的相继离世,谁又是00后孩子们历史教育的传授者呢?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历史,做历史的讲述人、传承者,要牢记和平的来之不易,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血脉赓续不断,以史为鉴,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

未敢忘,勿忘历史,吾辈自强。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国家饱受西方列强欺辱,我们的人民惨遭侵略者的凌辱,民生凋敝、生灵涂炭,苦难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步步从昔日苦难走到今日辉煌,但不论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来时路,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从不会说谎。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当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孵化能力。“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国之大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3

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也是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6周年纪念日,更是每个国人都应铭记的一天。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要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是提醒中华儿女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告诉世界中国会用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昭昭前事,国弱民必受欺;惕惕后人,强国守护人民。唯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奋发图强、勠力同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永远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鼎上“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控诉着86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将国耻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86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当前国际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大国博弈持续加剧,中国正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86年前的中国,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铭记历史,方能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当下、警示未来。

以史为鉴,争取永续和平;勿忘历史,携手共建世界。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2020年3月,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接到拉贝后人的求援电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就此展开。今天,我们缅怀无辜死难者,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中国倡导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中华儿女经历了战争之残酷,更认识到和平之珍贵,愿同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共建和平稳定的美好家园。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4

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大地呜咽,举国悲恸,热泪成海,在这个山河垂泪、草木含悲的日子里,悲怆的防空警报声刺破宁静的天空,仿佛在诉说86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深重苦难!国之殇,怎能忘?岂能忘?揭开的伤口里流出仍是鲜红的血液,最黑暗的一页下是腐烂成土的累累白骨,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警醒吾辈当自强!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凝聚劈波斩浪的斗争精神。“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国家公祭鼎篆刻32个字,字字泣血,句句噙泪,还原了人间炼狱,满目疮痍,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控诉了侵华日军令人发指的惨绝暴行和罄竹难书的累累罪行!“山河破碎风飘絮”,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血与肉、魂与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书写了抗击侵略、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广大党员干部身处和平年代,不能沉浸于“风平浪静”的安逸,要以史为鉴、警钟长鸣,始终保持危机感,增强忧患意识,认清复杂而严峻的斗争形势,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前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诠释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翻开中国近代史,会发现这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苦难史和血泪史,闭关锁国让中国曾经的辉煌灿烂化为乌有,壮丽的山河被列强蹂躏,野蛮残酷的战争演绎人间炼狱,目之所及皆是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东亚病夫”的嘲弄欺凌让人胸腔郁结难安……爱国奋斗的“精神灯塔”永不熄灭,抗战时期有杨靖宇吞食草根棉絮在冰天雪地与日寇周旋战斗,建设时期有邓稼先埋名隐姓铸就国之核盾,脱贫攻坚时期有赤诚为人民的“草鞋书记”周永开。一段段炙热的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闪耀的是信仰的光芒,诠释以身许国忠贞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用赤胆忠心倾情守护万里河山和万家灯火。

“山河尤在,国泰民安”——珍惜生逢盛世的使命责任。沧海桑田,日新月异,断壁残垣上建起了高楼大厦,战争的硝烟散逸成万家灯火,积贫积弱成为岁月遗痕,如今之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世界惊叹“中国速度”、赞美“中国奇迹”,仿佛我们已然“高枕无忧”。事实上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从苦难到辉煌,从波澜到新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每一步都充满了曲折与不平,先辈的森森白骨,南京大屠杀尚存的54位老人,纪念馆里的残存物件,仍然在告诫我们——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牢记先辈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嘱托,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置身于百舸争流的竞争中,奋楫争先,创造出无愧前人、不负后人的辉煌业绩。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5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不为延续仇恨,只为警醒吾辈当自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惨痛的教训永远不能忘记。86年前,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六周时间里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国人被杀害,整个南京城瞬间成为人间炼狱,满目苍夷。尽管时过境迁,但这悲痛的经历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进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让人无法忘记,也不敢忘记。那些无辜惨死的同胞们,用鲜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先辈的牺牲,要珍惜当下、居安思危、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培养为民办事的能力,把自己投身到新时代党的事业建设中,不断推进党的事业向好向优发展。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惜盛世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每年例行公祭,不仅是为了让国人铭记历史,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担当作为,亦是为了向长眠在那个冬日里的无辜人民和革命英烈汇报国之进步与当今盛况。今日之中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且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意气风发地大踏步向前,中国人民再也不用在枪林弹雨中担惊受怕,挣扎谋生。然今日之成就,不仅得益于后生的奋进与努力,更得益于先辈用鲜血打下的根基,我们应加倍珍惜,并带着责任和使命大步向前。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我们将坚定信念、咬定目标、奋力前行,牢记先辈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嘱托,一代又一代地传好“接力棒”,不断开拓创新,奋发作为;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风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善作善成,务求实效,争当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排头兵”,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国行公祭,祀我国殇。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来自历史,也必将通向未来。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6

国家公祭是对死难者的祭奠。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纪念战争中的死难者已成为国际惯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国家纷纷设立国家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比如: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_年,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_年前的12月13日,一个比今天还要冷的日子。那一天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的大门,灭绝人性的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了长达六星期的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血腥屠杀,使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这是历屈辱的一天,这是让我们中国人心痛的日子,这是一段永远无法让中国人忘却的国耻。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种种罪行,不能忘记30万中国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鲜红血浪,不能忘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与顽强抗争的历史。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是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凶恶残暴的战争罪行和日本右翼势力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不轨图谋,是为了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在人类历重演,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国家统一强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少年强则国强,民族的未来,中华的伟业,重任在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更在于我们青少年。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用自己的行动,爱我祖国,强我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7

又近一年“12·13”。每年的这一天,防空警报都会在各个城市上空响起,为哀悼更为警醒。国之殇、国之耻,孰能忘!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当铭记历史、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回望中激扬“有我”之气,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激扬“强国有我”志气。古人以鼎记事,今人铸鼎铭史。“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国家公祭鼎上32个字可谓字字血泪,控诉着86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把苦难而耻辱的记忆镌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历史悲痛中,我们无比愤慨又无比沉痛,痛定思痛,“落后就要挨打”,和平从来不是祈求得来的,也不是别人的恩典赐予的,和平从来都是靠实力靠奋斗一点点累积出来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我们要激扬青春志气,“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强国之路上绽放青春最美风采,在复兴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正视历史,珍爱和平,激扬“清源有我”底气。2014年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__两次出席国家公祭仪式,他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史实细节高度重视。“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是最好的透视仪。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在增长,同时,一直有人在宣扬军国主义,妄图以所谓科学精神“虚无”这段历史,以“和平”旗号,妄图淡化、忘却这段历史。“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历史就是历史,不容置疑、不容颠覆。我们要按照“三个务必”要求,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扛起“清源有我”的历史担当,勤学历史、诠释历史、宣讲历史,以正确的思想占领舆论阵地,正其本、清其源,让一切妄图混淆视听的思想和行为无从得手、望而却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激扬“奋斗有我”心气。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每一次回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民族仇恨,而是汲取经验教训,更好理解当下、警示未来。86年前南京大屠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剧,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保护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苦难中开拓、从泥泞中奋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我们要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和人民需要之中,在党和人民期盼的事业中,绽放青春风采、唱响青春之歌,迸发出“奋斗有我”时代强音,让青春和热血、智慧和汗水挥洒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之上,努力取得不负历史、时代、人民的优异成绩。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8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接下来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对南京城进行了疯狂的抢掠砸烧,对南京市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富庶的古城被洗劫一空,30万生灵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今天,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松肃穆,国旗低垂,汽笛长嘶,山河呜咽。全国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30万死难者表示深切哀悼。我们就是要通过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日,向全世界表明我们鲜明而坚定的立场,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侵略战争、坚决捍卫人类尊严、坚决维护世界和平。我们也一定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一定要正视历史、拒绝虚无,一定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由此闪回到长达14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围剿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到扫荡华北平原,从侵占国土到扶植汉奸,从杀人如麻到掠财无数,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惨绝暴行令人发指,累累罪行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数千万平民蒙难,数千万百姓流离失所。由此闪回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这部“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永不屈服”的抗争史。由此闪回到上个世纪那两次生灵陷涂炭、绿洲变焦土的世界大战。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历史不会忘记,从中华民族到全人类,我们都曾深受战争的危害,历史也会警醒,战争的阴云并未真正散去。

战争,在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于外是地区斗争、民族斗争、国家斗争的工具。这个工具表面上是为阶级利益、地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服务的。实际上被独裁的统治阶级和少数的既得利益阶层掌控着。战争的发动,无论它穿着什么样的外衣,都改变不了其用于得利的暴力及罪恶本质。难道为了有限的水、食物和生存空间,人们就只能一战、人类就只能自相残杀吗?显然不是。

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合共生”,既追求独立自主、特立独行、人人平等,又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既信奉“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又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既推崇“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又向往“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大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大有抬头之势,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抑或是否愿意,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村落,全人类已联结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不同的地区间、国家间、民族间、文明间只有携手合作,才是共同应对危机和挑战的正道,才是共同谋求发展和进步的王道。

今天,中国的发展是为自尊自立自强,对内造福人民,对外惠及世界。中国永不称霸,这是我们铁的承诺。中国的发展是为国际承担更多的责任。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集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并展现着独特而巨大的责任担当。中国的发展是为世界贡献更多的智慧。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不断引领着世界潮流。中国发展何以能?因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我们九千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9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惨案,那一段沉痛的教训深深镌刻在历史长河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党员干部,当在追忆历史中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昂扬奋斗之志,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在新时代凝聚继往开来、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勿忘苦难、坚定信念,凝聚“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力量。日军侵华,战场上硝烟弥漫、枪林弹雨,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战士们浴血奋战、绝不退缩。光华门一战,守城官兵“人人抱必死之决心”,绑着一身的手榴弹,向敌军坦克车轮扑去,用生命和热血守卫疆土、捍卫尊严。英雄者,祖国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身处和平时代,虽不似先烈般“抛头颅、洒热血”,但仍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爱国之志,无论何时都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党员干部要守住方寸之间的那一抹中国红,将其作为心头的堡垒、心头的依靠,始终坚信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为实现宏伟蓝图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无愧使命、实干为民,凝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力量。“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侵略者“黑云压城”,面对枪口和炮火,英烈们毅然选择用凡体肉身去抗衡,前赴后继、万死不辞,为的是民族大义,为的是人民今后得以安定生活,这正是解放全人类、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厚重了众英烈舍己为公、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力量源于人民,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深烙于心、笃于行,保持好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听其声音、达其诉求,用实际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答出一份“为民服务”的满意答卷,不负青春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重托。

不负梦想、英勇无畏,凝聚“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力量。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场场惨烈的战斗、一次次出生入死的杀敌,英烈们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们的大无畏气概换来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他们与敌人的殊死斗争,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未来还会有更多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复杂局面,党员干部要克服不敢战的畏惧心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风浪、直面挑战,风雨无阻向前进,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在搏击风浪中赢得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在困难和斗争中磨练自我,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国家公祭日悼念仪式心得体会篇10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无比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铭记那些为民族的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用“三心”践诺“吾辈当自强”,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用“坚毅之心”追逐信仰,强化“吾辈当自强”的信念。回望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呼号呐喊的声音、激荡热血的战斗、驰骋奋斗的身影,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英雄的情怀感天动地,英雄用坚韧的意志、不懈的奋斗为民族的解放注入了磅礴力量。民族危亡的关口,他们奋起反抗,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个人的安危抛于脑后,他们的心中只有“前进,前进”的声音,只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信念,用生命和鲜血书写这段抗争的历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非凡力量,感悟先辈拼搏奉献、奋勇向前的崇高品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以高远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锻造出“精神脊梁”,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奉献青春。

用“爱国之心”持续奋斗,激发“吾辈当自强”的豪情。铭记历史,凝聚起的是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日寇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华大地,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山河破碎。面对日寇的野蛮行径,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空前地团结在一起,汇聚成奔涌向前、劈波斩浪的滔滔大河,势不能阻、锐不可当,一起捍卫共同的家园,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心中至真至深的情感,是逐梦不息、奋斗不止的行动,我们要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悔担当投身国家发展建设事业,心怀家国、砥砺奋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将爱国精神转化为持久奋斗的力量。

用“奉献之心”为民服务,凝聚“吾辈当自强”的力量。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民族英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为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始终冲锋在前、奉献在前,面对枪林弹雨和凶残的敌人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他们的意志由钢铁铸就,在战斗中迸发出强大力量,他们甘愿为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和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回望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开拓梦想的大道上继续奋斗、赓续前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伟大梦想、民生福祉放在心上,用无私奉献的情怀为民服务,激发出更饱满的激情、更坚决的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砥砺奋进。

45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