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心得体会 >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 嘉欣21142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学习心得感想5篇

朋友们知道吗?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将于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面对这么隆重的大会,想必你们会有很深的感受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学习心得感想5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学习心得感想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任务,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广大干部群众8年的持续奋斗,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相对贫困、发展差距仍然存在。“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也是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一剂良方。

深入基层,“望”民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广大扶贫干部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俯下身子,走进群众,杜绝“打卡式”的形式主义扶贫,不当办公室“纸上谈兵”的资料员,争做扶贫路上的实践者。常往乡间田野看一看,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情况;常到农户家里看一看,了解农户精神面貌、健康状况和生活困难。“望”向村里产业发展之阻,“望”到贫困户生活之难,“望”清群众内心深处之民情,才能理清基本发展思路。

用心倾听,“闻”民声。要想真实的了解村情、民情,光“望”还不够,还需要在进村入户期间,积极主动地与群众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听取群众意见。要听得懂土话,基层不比机关大院,不会当地方言,干群沟通难以进行,扶贫服务工作也就难以落地,要懂方言,讲土话,当一名“接地气”的干部,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听得进真话,用真心真情寒嘘问暖,让群众愿意向你掏心窝子,真实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学会从“民声”中听出工作的不足,做到闻民声而动,知民需而行。

集思广益,“问”民策。一问贫困对象,问清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收入来源、劳动技能种类,了解贫困户的脱贫意愿;二问致富能手,问出农村生产诀窍、致富发展经验,问出能推广的典型模式;三问专家学者,问出解决贫困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帮扶措施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与民”统一起来,既重视科学宏观的方针政策,也要广开言路,问出群众智慧,探索出一条“造血”为主的开发式帮扶路子。

聚焦问题,“切”民忧。“群众之事无小事,分毫不差得始终”,扶贫工作更是如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清单,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拿出管用办法,对问题进行逐一销号。群众担心农产品滞销,就应该加快探索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新路径,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致富增收;群众担忧政策扶持的延续性,就应该加强监督落实力度,让政策保持连贯,持续发挥效果。把“切群众之所忧”放到首位,将“解群众之所难”落到实处,从而调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其稳定地踏上致富小康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还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使其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篇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这也告诉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蹄疾步稳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起承转合”文章,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蓝图。

念好“起字经”,确保“起步稳”。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喜人,但问题仍存,返贫致贫风险、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旧突出。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理性看待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正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脱贫摘帽作为乡村振兴的起点,将脱贫攻坚的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去,以有力的行动、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步稳、开局好。

打好“承接拳”,确保“过渡牢”。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打好“承接拳”,既要避免“断崖式”差距,也要防止“跨越式”衔接。要深入总结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思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础,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少走弯路。要以摘帽“四不摘”等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为基础,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推动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

出好“转变招”,确保“转换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不仅面对着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也面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期。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转换,关系到“三农”工作的稳定,社会的发展。脱贫攻坚是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乡村振兴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虽联系紧密,但又大有不同。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要明晰两者的关系,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针对两者区别对症下药。乡村振兴讲求常态推进,要不断构建产业振兴体系,培育人才振兴队伍,推动文化振兴新发展,探索生态振兴新路径,聚智聚力为实现转变出实招、下实功。

唱好“合奏曲”,确保“合力强”。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既肩负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完成使命,又承担着乡村振兴的开局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脱贫成效的巩固,也是社会发展的举措。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民群众意义重大。在两者的过渡期,我们要紧紧把握机遇,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的意识,深入传承脱贫攻坚有效成果,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不足,增强政策的延续性和扩展性,深入谋划乡村振兴路径,不断夯实组织基础,筑牢经济堤坝,激活内生动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凝聚合力。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篇三】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篇四】

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他们位于农村基层第一线,站在直面群众最前沿。如何扛起责任,用好资源,解决农村工作中的“卡脖子”问题,还需做实三个“细活儿”。

做实“善听”。广纳善言,方明辨是非。中国历史上不乏善听纳言的历史传统,偏听偏信以至亡国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据《战国策》记载,邹忌以亲身经历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续写春秋霸主伟业。对于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而言,更应悟出其中奥妙。群众“不平则鸣”,特别是当下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的新阶段,产业帮扶、严防返贫、易地搬迁、扶贫力度调整等后续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更应将群众意见作为农村工作的指向标。所谓“善听”是指善于听群众“刺耳话”“牢骚话”,而非在“美言、谄言”中误认为“形势一片大好”;“善听”的同时更要“广纳”,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俯下身、靠前站,拓宽民意征集通道,广开各方言路,确保落实反馈掷地有声。

做实“深研”。毛泽东同志极其重视调查研究,曾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仅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做过十几个关于农村的系统调查,从而具备全局高度的战略性思考,引领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反观当下部分党员干部,没有认识到调查研究是“慢工出细活儿”的工作,而是浮于表面,导致“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的“作秀式”调研时而出现。此次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一要求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意义,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扛起责任,在调查研究上下“绣花”功夫,在“深、实、准”上出大力。以更加严谨的作风挖掘出阻碍政策落地的顽疾症结,助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激发资源要素活力,为乡村振兴闯新路、出新招。

做实“常思”。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追古抚今,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常怀畏民之心,常做为民之事”。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七件头等大事。对于我国农民而言,他们的“头等大事”就是“地”和“粮”。会议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农村地区种粮收益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挫伤。如何让农民完成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如何让“种粮”成为有奔头的职业,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常常思考的新命题。同时,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推动种粮补贴、低价收购、完善收入保险等新政策宣传落地,加大农业科技和机械化力量,将农民从“体力活”“苦累脏”中解放出来,给粮农吃下增产增收的“定心丸”。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感悟【篇五】

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党员干部要“守初心、定决心、增信心”,唱响“奋斗之歌”,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奋斗新动能。

永葆“为民服务”之初心,唱响“乡村振兴”奋斗歌。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决战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根本原因就在我们党始终坚守为民服务这个初心,并一以贯之到党的改革发展工作全过程。新时期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党员干部要从党的诞生地,从“红船精神”中体悟党的初心,深刻领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奉献精神的核心要义,永葆“为民服务”之初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服务群众中提升站位、在学习群众中提高水平、在倾听群众中完善自我,在为民服务实践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深入基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广袤的农村大地当作历练自我的广阔舞台,积极为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献言建策,唱响“乡村振兴”奋斗歌。

永葆“深化改革”之决心,唱响“创新发展”奋斗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永葆“深化改革”之决心,积极践行“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要以科学精神为指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努力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要有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毅力,敢于摔跟头、碰钉子,不断探索,在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锤炼改革创新过硬能力。要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抓住改革攻坚的发展机遇,把握客观规律,应对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在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磨意志、长本领,在变局中求新局,勇于自我突破,唱响“创新发展”奋斗歌。

永葆“攻坚克难”之信心,唱响“民族复兴”奋斗歌。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永葆“攻坚克难”之信心。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将责任扛在肩上,把干事热情、勇气和信心注入到改革发展和为民服务、纾困解难的伟大实践中去,积极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想方设法解决前进道路中的阻碍。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作为接手历史接力棒的党员干部,更应勇挑重担、抒写责任担当,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擘画新时代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唱响“民族复兴”奋斗歌。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个人学习心得感想相关文章: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2021年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范文

2020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工作个人心得体会2021范文5篇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学习感悟心得5篇范文

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大学生心得体会【5篇】

2021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6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