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河小青共建美丽家园心得体会

| 小扬21147

争当河小青共建美丽家园心得体会1

这无边无际的尘霾,仿佛浩浩荡荡的将城市和人们笼罩在掌心下面,他“抚摸”着人们的头顶,带来混沌和麻木。那些游离的尘霾,浮游在空气里,悄悄地渗透进张开的毛孔和肺部。

梦境里自己站在空荡的城市中,灰色的雾霾像是海啸般吞天沃日,仿佛没有止境般吞噬城市,直到遥远的地平线。天地间是凝结的不流动的浑浊的空气。绿色的骑士和裹着黑色斗篷的妖术师,他们无声的对抗着,尽力使出自己所有的法力僵持着,都希望这时候有人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梦里,我一步步走向他们,慢慢地变成他们——我忘记了自己变成绿色骑士,还是黑色的.妖术师

烟霭漫漫,惹人惆

那日乘飞机自外地回来,一路上天气是极好的,天空是瓦蓝的,碧天如水。蓝天上停留着细碎的云块,像是绣有纱巾上的白玉兰花。更高处,耀眼的光芒刺得眯着眼睛,天空像广阔安静的大海。极明、极静、极宽广,顿时觉得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底下的山脉,千沟万壑棱角分明,时而有突兀陡峭的山峰,高耸如云。随着飞机慢慢降低高度,即将到达西安。只见得不远处厚厚的黄灰色云团,笼罩着下面的大地。飞机渐渐钻进云团,外面的一切突然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了之前刺眼的阳光,没有了极美的景色。仿佛飞机被吞噬进一团浑浊的雾霭中,心仿佛也蒙上了一层尘埃,没有了之前的好心情。飞机降落到机场,外面的空气也是灰蒙蒙的,在空阔的停机坪上,远处那些飞机,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机翼上舷窗上也蒙上了一层灰。漫漫烟霭,让原本美丽的西安,变得灰头土脸。呛人而干燥的空气,着实让人心情惆怅。原来美丽的大西安,怎么变成如今这幅模样?

作为如今发展迅速的大城市,拥有着千年文化古都,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怎能以这般面貌示人。我怀念那“秦岭昂首,泾渭波澜;灞柳长歌,曲江情缘”。我向往“凤鸣岐山,白鹿驰原;唐风汉韵,锦绣波澜”。愿风裁尘,愿环保之风,能席卷大地,裁去尘埃,还古城一片蓝天。

“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

20_年的这个冬天,操场仿佛离我们很远。因为雾霾取消了的跑操和体育课,使这个冬季增添了些许乏味和慵懒。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上课,或者靠着窗边看书。时而无奈的望望灰蒙蒙的没有阳光的天空,又是一声叹息。不远处的高楼也在雾霾中朦胧的看不清,网上也有大雁塔“发射”了的消息,路上的行人,大都是带着厚厚的口罩,急行在路上,不愿在外面多停留片刻。

早晨骑着车去上课,沿路看不清楚,在远处的地方一片朦胧,只能渐渐的朝着混沌苍茫里起过去,周围的植物、行人、建筑、车辆如同尽在药水里的底片渐渐显现。可谓是“我望眼欲穿,看我看不到的你”。

这个城市需要雨水,需要绿色。在干燥而浑浊的空气里,植物看起来像随手插在路边的塑料叶子,上面落着一层蒙蒙的灰,摸上去让人感觉难受。只有下过雨之后,他们看起来才像是活物应有的像样子。

人们都期盼着这种日子赶快过去,雾霾又一次让人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的改变,就在人类身边,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要让‘环保’成为一句口号。

工厂乱排放污水和废气,每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都在不断排放的尾气,以及我们随手丢弃的垃圾,使用的一次性餐盒等等,都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环境。是要做“绿色骑士”还是“黑色的巫师”,就在你的选择,就在你日常的行为。从现在做起,从低碳出行、环保生活、节约资源做起做起,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城市治理雾霾。让我们协力同心,众志成城,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人们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还古城西安一个蓝天。我们栖息的这个小小星球,在广袤的宇宙里,往下看,像是一颗蓝的快要流泪的脆弱的小小宝石。我们将它保护,让他它不停地转动下去,把时间消耗过去,把岁月吸纳溶解。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用微弱的力量,把地球点亮。

愿风裁尘,带走漫天尘埃,为古城送来最美的春天。

争当河小青共建美丽家园心得体会2

巍巍长白山,滔滔松江水,莽莽黑土地,浓浓关东情。我们的家乡吉林省就坐落在这壮美的山水间。东北虎,梅花鹿,丹顶鹤在这里栖息繁衍。人参,貂皮,鹿茸从这里走向世界。风光秀丽的景观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把家乡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吉林大地,尽显北国风光的雄壮之美。长白山以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神奇迷人的传说,珍奇丰厚的物产而闻名于世。20_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巍巍长白山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吉林雾凇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每到雾凇出现的时候,松花江畔银松雪柳,玉树琼花,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我们可爱的家乡,已踏上平稳快速的时代列车,迎着新世纪的晨光驰骋在中华大地上。让我们一同感受家乡跳动的脉搏,跟随她匆匆的步履。暖房子工程惠及千家万户,营养餐走进校园,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关爱。

伴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我们的家乡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变。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_周年到来之际,让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祖国,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

争当河小青共建美丽家园心得体会3

朋友,一提到乡村,您想到的是什么?是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还是陶渊明的“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杨明恽,冬岭秀寒松”?抑或是传世名篇《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文人的笔下,乡村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地方,有着绚丽的色彩、淳朴的民风与深远的意境,如梦,如歌,令人如痴,如醉。然而,美好大多只存在于诗卷中,现实却是残酷的。

看看我们的乡村吧,在很多村庄里,池塘、水沟、河流被塑料袋、牛粪、果皮、纸屑、烂菜叶堆积淤塞(yūsè),污水横流、浊气熏天;田间地头,焚烧秸秆杂草留下的斑斑痕迹清晰可见;村里村外,滥砍滥伐,开垦荒地,植被遭到破坏,轻则尘土飘飞,扬起漫天尘沙,重则水土流失,酿成家园被毁的惨剧。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田园、家园正受到污染、侵蚀和威胁。每每看到这些,我们都不禁要问:美丽乡村梦,梦在何方?

终于,我们盼来了希望。“四在农家、美在乡村”的号召犹如一股清风吹遍了黔中大地,贵州,这块开始苏醒的大地,处处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家园的活动。我们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为之自豪。这股清风使我们坚信:美丽乡村梦,就在前方!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这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土地,走进了乡村,走进了农家,为乡村带来了一派崭新的气象。看,家园内,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瞧,河道中,清洁水源、疏通水道,治理水塘。望,田野外,清除田间残渣,普及培植技术,推行生态农业。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老百姓从好奇到观望,从观望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感激。清洁乡村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已经蔚然成风。

乡村改变了,变整洁了,变美了。没有了乱七八糟的野广告、没有了四处飘飞的尘土、没有了恶臭满天的垃圾……我们再不会行走于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也不会在飞驰的乡间客车里领略漫天的沙尘暴。早晨,我们迎着晨风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傍晚,我们踏着夕阳悠闲地在散步于迷人的小溪。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美丽的!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需要你的参与,我的参与,我们大家的参与。美丽乡村——我们的梦,努力过,奋斗过,梦想一定会照进现实!

争当河小青共建美丽家园心得体会4

梁弄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区域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3.25万。抗日战争时期,以梁弄为中心的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等都驻在梁弄。面积3万平方公里,目前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革命建筑物主要集中在梁弄,包括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碑等革命遗迹。

1943年梁弄战斗胜利后不久,浙东区党委进驻梁弄,从此,梁弄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浙东区党委在此领导浙东军民团结奋斗谱写了抗日救国、拯救民族危难的光辉历史诗篇。

梁弄,弄堂弯弯、流水潺潺、青瓦褐檐、九十九条小巷条条都通,她就像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据说是姓梁和姓冯的两位祖先最先到此定居,原名梁冯,以后不知何故就变成梁弄了。是个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方能知其醇香。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诸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进入古镇,沿着“正蒙街”东行,虽然是条新街,但只觉古风扑面而来。这条街仿明清风格而建,和镇里的老街十字相交,沿街多是两三层的房子,屋檐山墙错落,与浙东第二藏书楼遥相呼应。并且百年老校镇中心小学就在近旁,仿佛故意向人们炫耀其古朴文风和悠悠历史。

走了几十米,向右一转,是一条解放前的老街。在这条古街上,可以看到完整的江南山乡的生活习俗,同时又能体会到山乡人物的文风雅韵。一条街上便有许多杀羊、打面、烧酒的作坊等。还有依然开门迎客的老店柜台等等,所有这些浓缩了江南山乡的社会文化。

走进老街的老屋,仍可看见人们睡着古老的床,挂着百年条幅,甚至吃饭的碗也是年代不短,他们仿佛生活在过去的历史中。如今镇里在老街里居住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而让他们仍住在这里仿佛是为了保护老街老宅所采取的措施。

走到老街尽头往左转就到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司令部旧址位于梁弄“小源和”内,系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令部旧址是为了纪念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重新修葺,1993年3月成立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陈列革命历史文物30余件,历史照片160余帧,图表10余张。

梁弄的弄堂大多是无名的,冠名的只占少数。它们中有的以姓氏为号,如“姚家弄”、“大黄弄”、“西孙弄”等;有的以店号为名,如“盐店弄”、“豆腐店弄”、“柴行弄”等;有的按方位取名,如“后弄”、“下横街弄”等;有的按古迹取名,如“秀房弄”、“五桂弄”、“洞门弄”、“牌仙弄”等;其次还有“学堂弄”、“墙里弄”、“井堂弄”、“大池头弄”……这些弄堂长短不一,宽窄有别。宽的至多一两米,窄的两人对遇只能侧身而过,抬头望之,简直是“一线天”。

弄堂多了,弄口的水井、水沟也自然多。旧时没有自来水,人们靠吊井水过日子。可谓“幽幽古弄,眼眼水井”。说到井水,冬暖夏凉,比自来水好多了。夏季里,各井台边围满了提水用水的人,或洗汰,或凉身,或玩耍,或饮水……隆冬里,井水冒着腾腾热气,洗衣刷被,汰菜淘米,剖鱼杀鸡的都有。老话说:“干不了的吊水桶,凉不过的弄堂风”。不错,在照不着阳光的弄堂里,来一阵风,给炎炎暑日频添几多凉快和惬意。在那弄与弄交汇的岔口处,几条石凳,数枝垂柳,一处小池,三两只鸭子,还有吐着粉红色舌头的狗儿,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逸和谐。摇摇扇子捶捶背,讲讲故事搞搞笑。开阔处的几家小店,烟酒百杂、酱油味精,货源还算充足。左邻右舍有点急用,用不着走七弯八拐的弄堂去大的商店购物了。

老街长弄,青瓦褐檐,马头风火墙,卵石小径给古镇以幽雅古朴。她似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方知其醇香。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探究那半条弄堂在何处,到底有多长。后来我们终于见了它,原来只不过是条“断头弄”,原路进,原路回。蛛网似的弄堂深处,有典雅古朴的四合院“小源和”,有著称“中医世家”,百里闻名的黄氏“庆云轩”;还有市内首屈一指的百年老校“正蒙学堂”;有藏书仅次于宁波天一阁的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或曰“七十二峰草堂”;有闻名遐迩的“浙东韬奋书店”;有清乾隆年间的举人宅第“旗杆墙门”和“大厅”;有官至台湾道台的“洞门里”……弄堂深深藏“金凤”,神奇至斯,刮目看之。

小时候常挂在嘴边的童谣还在耳边响:“草籽炒年糕,吃得到余姚,余姚一条弄,转弯到梁弄,梁弄一条街,直落到横街……”

古镇弄内,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据笔者约略所知:南宋时,有同科中举,蟾宫折桂的黄必腾兄弟五人,号称“五桂”;有“藏书之富甲越中”的五桂传人黄澄量;有筹资办学的热血男儿黄廷范;有捐田赠房助学的“裹脚女人”经褚氏;有感动四周的孝子黄骥……

如今,随着马蹄形新街和正蒙新街的相继建成,一部分原有的弄堂“一切为二”,成了“非”字形。还把许多的小弄名称进行了归并,眼下有名号的弄堂已不超过二十条了,但是弄堂依在,神韵犹存,数量也不减当年。

梁弄是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5年被中国红色旅游网评选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以樱桃、杨梅、桑果等特色小水果基地为主体的“五园”建设,带动旅游业发展。2008年来梁观光、休闲、度假游客达60万人次,成为长三角红色生态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争当河小青共建美丽家园心得体会5

我的家乡在黄龙山麓以南的渭北地带,这里陇原起伏,气候温和,山川秀丽,人文底蕴深厚,黄河文化的熏陶。生于斯,长于斯,我深深感受到黄土地文化的博大与深沉。

要说黄土地,不能不说到陕北。陕北于我来说,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因为家乡的北面就与陕北的黄龙山脉毗邻。走到黄龙山上,也就到了陕北地带。陕北是红色革命的圣地,我一直向往着到陕北一看。因为憧憬陕北红色文化的底蕴,自然接触陕北民歌——信天游就比较多。听着陕北的民歌——信天游,我常常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

由于日久天长,我与陕北的民歌——信天游竟然结下不解之缘。

陕北的民歌——信天游,有其浓烈的抒情味道,高亢激昂,雄浑豪放,有时也显现沧桑悲凉。那种浓烈的抒情味道,对于喜爱诗歌的我而言,感到很舒服,也让我很投入。

我喜欢听的陕北信天游,有《兰花花》、《泪蛋蛋泡在沙蒿蒿林》、《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走西口》、《三十里铺》、《回延安》、《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听着这些高亢激昂、感情浓烈奔放的陕北民歌,我仿佛看到陕北黄土地貌的沟沟坎坎,山山岭岭。

我曾经去了一次陕北,当然是路过,汽车沿着高速道路行进,可是,进入我的视野的景象,不是一道道岭,就是一座座山,沿途很少有村子,不知是高速路绕过了村子,还是村子本身就藏在那些山沟沟里,当然,有时也幸而看到人家,但仅仅是一两个废弃的农户之家,就在那半山腰上。后来,也从电视宣传片里看到陕北的地理地貌,那是一片又一片山连着山、岭连着岭的黄土沟壑地貌图,与我的家乡渭北地带相比,我们那里的沟壑就少得多了。我忽然明白了,为何在我们那里难以产生像陕北民歌那样的艺术奇葩了。

陕北的民歌——信天游,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想,这也是一个有着古老悠久历史文化渊源的,绝不是一时一地就可以兴起的。

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研究民间艺术的学者,我只是凭着自己的想象推断而下结论的,就像诗歌的发展从四言到五言直到七言乃至长短句的发展一样,都有着一个循序渐进慢慢成熟的过程。

唱陕北民歌,往往需要很大的肺活量,恐怕这是江南地域的人们所做不到的。那么,江南地域的艺术特点就较为细腻,含有一种水的柔情蜜意,是典型的婉约派。如扬州评弹就是如此。而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犹如关西大汉,这恐怕就是陕北地域的艰苦环境和大西北的气候磨砺而成,关西大汉往往是大碗吃着羊肉泡馍,大碗喝酒,既有吃苦耐劳的强壮体魄,又有翻山越岭、走南闯北的生活阅历,性格也是豪放直爽,泼辣迷人。不轻易谈爱,一谈则是爱的死去活来。这是陕北民歌中所透露出来的民族气质。

陕北民歌内容的多样性,也与陕北民歌另一个表述——“信天游”有关。“信天游”,顾名思义,有着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受约束的自由特点。在这块土地上,人们只要累了,只要愁了,随便就吼一声,唱一曲,有时就是自编自导,真正有着独抒性灵的艺术特点。从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上,我们也可看出,陕北民歌的创造者在民间,在广大的劳动人民之间,这应该是陕北民歌——这支艺术奇葩能够发扬光大的原因所在。

但是,随着现代交通通讯的发达,随着更多影视文化的介入,陕北民歌的生存发展土壤正受到严重的挑战,亟需保护发展陕北这一艺术奇葩的艰巨文化重任就摆在人们的面前。这是一个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愿我们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能够在新时代继续唱响,发扬光大。

44871